胡建:用“鼻尖”书写励志人生
作者:申梨 文/图 责编:周静
来源:
日期:2020-03-13
他,自出生便被亲生父母遗弃,有嘴却不能正常说话,有手却不能写字,有脚却不能走路,生活无法自理,没上过一天学,却凭借超乎寻常的意志,用鼻尖敲打出许多文字,书写着励志人生,他就是剑南街道红明村4组19岁脑瘫青年胡建。 养父母百般呵护 脑瘫少年看电视自学知识 3月11日下午,记者跟随志愿者来到胡建的家中。樱桃树下,一个眉目清秀的小伙坐在特制的轮椅上,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童话书,养父蒋折贵蹲在桌前帮忙翻书,看到精彩处,胡建不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嘴里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 “建娃是孤儿,被父母遗弃在南街一垃圾池旁,从福利院带回来后一直寄养在我家。”蒋折贵告诉记者,1岁多时,别的孩子都会走路,以为他只是发育晚了点,几年后才发现他说不了话,走不了路。19年来,儿子的每顿饭、每次洗澡,甚至每次如厕,都是在自己和老伴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每次推着儿子上街,总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有些人干脆当着孩子的面说“你们犯什么傻?养这么个残疾人,这辈子都毁了。”可即便这样,蒋折贵老两口依然百般呵护着儿子。 虽生活无法自理,但胡建却很聪明。懂事后,他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可一天学校没进,怎么识字?自家里买了电视后,胡建每天早早起床,让母亲调好台自己看。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名重度脑瘫患者竟无师自通,居然通过看电视剧、看新闻,用声音对比字幕,学会大量文字。 历经磨难 两年练就“鼻尖”打字本领 与胡建相处,交流几乎全靠猜。2018年初,知道儿子想要手机,蒋折贵立即上街给他买来智能手机,并凑钱安装了宽带。有了手机,胡建常常伏在桌前大半天,双手不能打字,发音不清也没法用语音输入。他索性用五官都试了一遍,下巴触屏面积太大,用嘴咬着打字会流口水,最后发现用鼻尖打字,虽然不快,但能够坚持更长时间。 “20多个字,常人10秒就可以打完,他足足用了五六分钟,你们看到他能用鼻尖准确打字,却不知这背后费了多少功夫。”蒋折贵心疼道。记者在现场看到,普通人轻松灵活地触摸手机,而胡建“敲”字的动作却令人心疼,每敲打一行字,他需不停地重复“亲吻、抬头”,手机不能固定,鼻尖吻几下后,就跑偏了,他又用下巴及时修复位置。写作对于他而言,已远不是一件脑力劳动。 “有时候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头长时间地垂着,颈椎疼痛难忍,胸部贴近桌子常常引发大口喘气、咳嗽,鼻子用久了也时常充血,而这一切他都克服过来了。”蒋折贵向记者透露,胡建最害怕夏天,高温天气笔尖不断冒汗,常常模糊屏幕,写作时又多了一个程序,鼻子“吻”一下屏幕后又得“吻”一下毛巾。 心中有梦 希望能成为一名作家 每个人都有梦想。对于重症脑瘫患者胡建来说,尽管与正常人比起来,自己的“作家梦”实现起来更难,但他却一直在这条寻梦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胡建平常喜欢看小说和童话故事,看多了他也想尝试着写一写。最初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渐渐地,他不仅把写作作为自我表达的出口,更在文学的世界里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标——希望成为一名作家。 幸运的是,胡建的圆梦之途遇到了爱之援义工协会会长马文。马文不仅给他很多鼓励,更是他人生路上的导师。从文章构思、主题线索、人物描写,甚至细到标点符号使用,都毫无保留地指导他,并专门找老师为他修改文章,让他不断成长。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胡建用“鼻”书写,完成了四十多篇童话故事的创作。 胡建虽然不幸,可他并没有抱怨和气馁,而是直面生活,逆行而上。疫情发生后,善良乐观的胡建花费一整天时间敲打出一封爱心鼓励信,通过马文发给远在武汉的小朋友,表达了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 为了更好地帮助胡建,爱之援义工协会志愿者专门为他制作了漫画,希望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帮助他实现“作家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