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武汉一线的报道——王利:期待疫情早日消散,“摆渡人”早日“下岗”
作者:何菲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2-24
新年穿新衣。2020年的春节,绵竹女孩王利穿上了一身崭新的白色防护服。 武汉封城的前几天,王利还想着终于可以回到老家四川绵竹,和一年没见的妈妈团聚。然而封城的消息传来后,她犹豫了。一边是远方妈妈的深切期盼,一边是封城后所有公共交通停运,人们将面临的出行困难和无助。走还是留?她最终选择了留下,“我的命是在地震中捡来的,如今武汉有难,我想回报这座城市一份爱。” 瞒着妈妈,王利主动报名参加滴滴出行社区保障车队,成了为社区2000多名居民提供免费出行服务的“摆渡人”。在武汉近1个月的志愿生活让王利感受到,爱与奉献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发生,消散着疫情带来的惶恐与不安。 变身城市“摆渡人”,让武汉不“停摆” 臃肿的棉袄外套着白色的防护服,透明护目镜下是同样密不透风的N95口罩,这样一身“装备”,从早上8点出门到晚上6点回家,将近十个小时都不能卸下。“尤其最近武汉天气回暖后,在太阳下不到半小时就出汗了,回家后防护服一脱,整个人就像刚蒸了桑拿似的。” 王利服务的是武汉市洪山区丽岛花园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与王利等5名滴滴志愿者建立了微信群,采用“人工分配”的方式,社区工作人员发布居民出行需求后,王利等志愿者在线“接单”,从正月初一起每天24小时轮流服务。 每次出车前,王利都会再次对车辆仔细地消毒通风,而在车上,王利也很少主动说话。“减少对话的机会,就是减少彼此之间飞沫传染的几率。”时间随着一单单的接送逐渐过去,群里的单子也越来越少,最近的任务是负责接送社区一位患肾衰竭的老人就医,老人因透析需要每周往返医院三次,每次近20公里的路程。早上7点左右天还没亮王利就得出门,下午2点左右才能返回社区,一等就是近6个小时,午饭往往是一盒泡面就草草打发。 互不相识的志愿者们在同频的节奏里处出了特殊的情谊。团队的4名滴滴志愿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大家都特别关照王利。早上社区集合的时间较早时,他们总不忘给“小妹”王利带点早饭。轮到王利出车她却临时有事时,老大哥们会主动帮忙顶上。每天结束出车服务后,大家还在群里相互加油打气,叮嘱安全事项等。一场疫情,让他们成为了亲人。 收获温暖与感动,期待早日“下岗” 从1月25日至今,近1个月的志愿服务,对王利来说,是爱的付出与收获感动并存的日子,她也收到了很多市民的小礼物和关心。 2月初,王利加入了一个微信群,开始为群里的确诊患者及家属提供物资递送志愿服务。没两天,第一单“生意”就来了,一位患者入院时没带生活用品,其家属也正处于隔离期无法出门,只能拜托王利帮忙。王利立即赶到家属所在小区“接单”,随即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将物品放在了指定交接点。“谢谢你冒着危险跑这么远帮忙,一点心意请一定收下。”家属发来了微信红包表示感谢,王利回复了一个笑脸,并没有领取。 爱心会传递给每一个善良的人。每次出车时,家属们都对王利再三道谢,叮嘱她注意安全。一位年轻姑娘说自己不出门,把口罩全部留给了王利,嘱咐她一定做好防护……“这1个月来,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注意安全,辛苦了!”王利告诉记者,在她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他人的温暖。王利说,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她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环,但只要有他们“摆渡”,病毒就按不下武汉的“暂停键”。“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武汉回归正常,期待我们‘摆渡人’永久下岗。”采访结束时,王利道出了自己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