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2019年经济“成绩单”出炉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作者:张娟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02-07
2月4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1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主线,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重大战略部署,坚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扎实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经济内生动力持续释放,全市经济稳健运行,经济规模继续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德阳县、市、区首位,全省转型发展示范区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经济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经济稳健运行 经上级统计部门审定,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0.1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7%,增速居德阳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德阳平均水平2.6、1.2、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19.1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为9.0:56.0:35.0。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201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4亿元,同比增长3.1%;分构成来看,农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分别增长5.7%、4.1%、2.5%、9.6%,牧业下降4.0%;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27.7万吨,增长0.4%。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东汽)同比增长11.3%,高于德阳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含东汽口径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6%,高于德阳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产值看,我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0%。其中,白酒行业增长12.5%,锂电原材料行业增长76.1%,机械加工与装备制造行业增长11.8%,医药制造行业增长37.3%,钢铁加工行业增长50.8%。 服务业快速发展。2019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0%,高于GDP增速1.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0.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7%,金融业增长10.1%,房地产业增长9.2%,其他服务业增长14.3%。 “三驾马车”稳步齐驱 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19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0%;技改投资增长20.9%,房地产投资下降24.3%。全市20个房地产项目,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5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7%。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8.6亿元,同比增长34.0%。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6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居德阳第一,比德阳平均增速高0.4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3.9亿元,同比增长1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7亿元,同比增长11.1%;按消费形态分,全市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81.1亿元,同比增长12.5%;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23.5亿元,同比增长6.2%。 外贸出口稳定增长。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36.3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额35.2亿元,增长25.2%。 财政金融运行良好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201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9.6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0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德阳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增速居德阳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1亿元,同比增长6.1%。 金融信贷稳定向好。2019年末,绵竹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84.4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居德阳第一。其中住户存款223.1亿元,同比增长13.6%。贷款余额144.3亿元,同比增长13.2%。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64元,同比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29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3元,同比增长9.9%。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上级统计部门对2018年绵竹市GDP初步核算数据进行了修订,最终核定我市2018年GDP总量为30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4.9亿元。 总的来看,2019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上下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正视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咬定目标,抢抓时机,鼓足干劲,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