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创新发展中的四川瑞驰拓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作者:张娟 文/图
来源:
日期:2019-07-11
筑梦前行 撑起中国超细研磨领域的脊梁 ——记创新发展中的四川瑞驰拓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很多人将瑞驰拓维的发展称为超细研磨领域的“神话”、“传奇”。的确,在过去的10多年里,四川瑞驰拓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致力于超细研磨设备研究和制造,从一个起初只有几名员工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年销售额达几千万元的业内翘楚,实现了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傲人佳绩,成为了国内超细研磨研发领域的佼佼者,世界碳化硅、碳化硼等特殊陶瓷研磨介质的唯一生产商。 把设备当艺术品做 做中国超细研磨领域“领头羊” 四川瑞驰拓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前身是北京瑞驰拓维科技有限公司,由留德博士冯平仓于2003年底创立,成立初期主要是生产和销售研磨介质。 当时,国内外用于生产纳米微米新材料的超细研磨设备基本都被德国、瑞士、日本和美国公司垄断。但是,很多进口设备经过多年运行,逐步暴露出原设计参数不合理、材料选择不合适、维修服务及备件供应跟不上等“水土不服”的问题,国外公司对已成型设备改进非常难。 “当时国产的超细研磨设备比较低端,形像神不像,在加工超细、超硬、超纯物料时主要碰到三个技术难题:磨不细、分不离、纯度不够。这就是国外厂家为什么一直暴利销售的原因——没有竞争对手啊。”冯平仓说,为了打破进口研磨设备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他汲取了这些经验教训,致力于把设备当艺术品做,不仅根据国内的使用情况对设备做了优化设计,还大胆提出三个解决方案:高能量密度破碎原理、专利介质分离系统、同质特殊耐磨材料。经过6年多不懈努力,公司成功开发了多种研磨系列,新开发的超细研磨设备基本避免了进口设备存在的缺陷,在材质选择、介质分离系统等方面都优于进口设备,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于瑞驰拓维的产品质优价廉,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很快便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跻身进入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行列,成为中国超细研磨领域的“领头羊”。 自主创新打破垄断 脱颖而出走出国门 任何一个公司生存的前提都是开发的产品市场定位准确、质量过关,售后服务及时有效。为此,瑞驰拓维开发的超细研磨设备定位是:国家急需、技术领先、价格优惠、打破垄断;主攻超细、超硬、超纯物料加工,如化纤新材料、先进陶瓷、微电子、LED新光源、喷绘油墨钛白粉颜料、军工产品、细胞破碎及疫苗制备等行业。现在,公司研发团队每开发成功一种研磨设备,都会迫使国外同类产品大幅降价,如德国LME1000K设备,此前在国内每台400多万元,在瑞驰拓维HDM1000设备推向市场后,德国设备价格降至170万元以下。 “好产品客户一眼就看出来了,不需要打着洋品牌忽悠客户。”冯平仓说,产品性价比高,运行可靠,服务及时,一切为客户着想,这些都是瑞驰拓维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优势。从2008年研发出第一台设备到今天主导中国高端超细研磨市场,瑞驰拓维只用了4年时间。其中第一台设备成功用于四川龙蟒钛业公司,目前,龙蟒集团已经从瑞驰拓维购买了几十台大型研磨设备用于钛白粉生产,成为国内最大的钛白粉生产企业。 “从曾经的超细研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到现在国内很多企业主动放弃进口设备,选择成为瑞驰拓维的客户,看重的就是我们的自主研发技术和拥有的发明专利,这也是我们能脱颖而出的关键。”冯平仓说,核心技术买不来,技术创新也不是消化仿制,而是原始创新,做世界一流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今,瑞驰拓维的设备已经出口欧洲、韩国和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研发的研磨设备也打破了国际垄断,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了在同类产品中的知名度。 厚积薄发蓄能量 为企业腾飞插上翅膀 6月24日,记者在瑞驰拓维生产车间看到,有的工人正在对新设备进行检测,有的忙着打磨研磨机口,有的忙着包装铸造好的机械,现场忙碌而有序。 企业的竞争,核心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近年来,瑞驰拓维坚持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始终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我们在建立产、学、研链条的基础上,还出巨资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企业后续高质量发展储蓄力量。”冯平仓表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尽管瑞驰拓维现已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团队,也逐步建立了企业软硬件设施先进的实验室和高规格的生产车间,获得了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证书,但这些成绩还远远不够。为了打造优质平台,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公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带领研发团队四处学习,并积极对接多个名校专家,聘请专家、教授和有研发意愿却缺乏资金的企业下沉到瑞驰拓维研发中心,为双方免费提供终试实验基地,真正将产、学、研链条落地落实。 “如今,德国、美国及瑞士公司由于产品价格高、售后服务差等原因,已逐步退出中国高端市场。下一步,瑞驰拓维将在进一步扩大中国超细研磨市场的同时,大举向海外进军,以获取更大的全球超细研磨市场份额。”谈到未来发展,冯平仓表示,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是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研发力量,产出更多具有高科技、高利润、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强宣传,通过公司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各类媒体平台做好线上线上宣传,对外扩大企业知名度;三是从环境打造、薪资待遇、改善福利等方面关爱员工,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信心,用“爱”提升企业凝聚力;四是做好规划,增强抗风险能力,以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速蓄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