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富忠:循环农业走出致富新路子
作者:唐妮 文/图      来源:     日期:2019-05-17    

在广济镇石河村19组的田间,赵富忠的祈祥家庭农场就选址在这里。百余亩集中连片的田野里,玉米、黄瓜、西瓜、辣椒等经济作物绿意蓬勃,长势喜人;养殖场里,一排排高标准猪舍干净整洁,这里饲养着1200余头原种猪和小猪仔,却既看不到粪便也闻不到臭味。“过两天这批母猪要出栏了,又赶上原种猪生产,还要改造养殖场,又得忙活好一阵子了。”赵富忠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回乡创业 开办农场当“猪倌”

2004年,畜牧兽医专业出身的赵富忠怀揣着一腔创业梦从外地回到绵竹。出生在农村,何不发挥自己的特长,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但是养什么却成为赵富忠心头的疑问。为此,赵富忠多次深入本地和周边市场考察,征询农业专家的意见,直到偶然一次与邻居的闲聊,最终坚定了他养猪当“猪倌”的想法。

说干就干,在亲友的支持下,赵富忠当即投入5万元,修建猪舍等基础设施,购买了8头小猪,并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精心饲养。刚进场的小猪才20多天,加之正值寒冬时节,赵富忠采取了提供暖气的方式让这些小猪顺利过冬,他还采用了机械化投料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并亲自为每一头小猪打防疫针。为了照顾好这些小猪,他每晚坚持值守猪场,时刻观察小猪的生长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赵富忠的努力,养殖数量也从8头逐渐增加到上千头。

眼看着养殖场一天天走上了正轨,却迎来了当头一棒。2014年,因为供需关系的影响,整个养殖行业遭受重创,每头猪要亏损500元。“当时我正在扩建新的猪场,没想到市场突然来了个‘急转弯’,那一年我亏损了近70万元。”赵富忠告诉记者,虽然压力很大,他却从没有想过放弃。“哪里跌到就要在哪里爬起来。”

几番摸索 循环农业走出致富路

传统的养猪方法,粪便污染严重。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让赵富忠意识到,必须转变传统养殖思路,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经过思考,赵富忠在村里承包了近百亩土地,种植辣椒、西瓜、水果玉米、小花生、苤蓝、黄瓜、油麦菜等经济作物。地里废弃的菜叶、菜秆等农作物可以用作天然无污染的猪饲料,而猪的粪便通过养殖场周围的12个沼气池发酵,产出的沼气用作猪舍照明、供暖和猪场生活所需,沼渣和沼液则成为有机肥料用于还田,既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通过几年的循环农业实践,赵富忠发现仅仅是在成本上,他就比普通农户每亩地增收近800元。

随着“猪—沼—菜”一体化循环养殖模式的成功,赵富忠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今,他的养殖场每年出栏生猪近9000头,通过线下实体店和线上微信渠道同时销售,每年地里的蔬菜产量近万斤,一年下来,种养殖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赵富忠解决了周边数十名村民务工,并免费教大家种养殖技术,免费提供沼液和沼渣为村民肥田,让乡亲们共同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

“一体化绿色养殖发展前景非常可观。”说起下一步的打算,赵富忠表示,目前他正在修建大型沼气净化池,安置了污水处理设备和干湿分离器,将每天产生的粪污进行干湿分离,为扩建猪场做准备,力争今年下半年出栏15000头生猪。“我计划在2020年,以养殖场为中心,将周边600余亩土地流转下来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和采摘基地,将生猪养殖和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走养殖观光发展道路,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