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战线上的好“兵头”
作者:何菲 文/图      来源:     日期:2019-05-13    

——记剑南春集团有限公司曲酒车间组长杨正平

对于剑南春集团公司而言,每一瓶酒的酿造,都离不开曲酒车间全体职工的努力和付出。以工作为事业,干一行爱一行,这些职工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放射出了耀眼的光彩。而剑南春集团公司曲酒4车间26组组长杨正平就是其中一员。

自1998年入职以来,转眼已是21年。二十余年如一日致力于车间基层工作,面对外面大千世界的波澜起伏、潮起潮落,他如一个坚定的守望者,坚守着他热爱的这块“土地”,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零基础”起步奋起直追

1998年,杨正平退伍后进入剑南春集团公司,被分配在曲酒车间,卸下戎装变成了一名酿酒工人。

较于同时期进入车间的同事,杨正平优势全无:半路出家,从没干过酿酒的活,年龄还比其他人大了一截。但杨正平有个特殊的优势:当过兵,不怕苦。他从“零基础”起步,奋起直追。

“酿酒的活和在部队上不一样,看似简单枯燥,但里面的技术技巧还不少。”杨正平说,他很幸运的是有一个好师父,记得师父在给他上第一堂课时,就告诉他“业精于勤”。而对于这个“零基础”的徒弟,师父也一直是高要求,每次自己先示范一遍,再让他操作。勤奋好学的杨正平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每天反反复复地练习着枯燥的动作,别人午休时他在练习,别人下班了他还在练习。

杨正平的努力让周围的同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从心底里对他给予肯定。“他把在部队时肯吃苦、肯干活的精神带到了工作中。”同事杨光元说。仅一年时间,杨正平的技能水平就提升很快,不仅顺利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熟练工,还当上了班组副组长。

率班组勇夺生产标兵

人们常说“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还得窖池老。”窖池越老,酿酒微生物家族就越庞大,所酿的酒也就越陈越香。在曲酒车间,工人们每天需要不停翻和糟醅,将其均匀地铺洒在甑桶中,通过高温蒸馏、摊晾、收堆、入窖发酵等步骤循环重复,才能保持窖池的微生物菌群,让酿出的酒越发绵柔、健康。其中任何一道工序稍有差池,都会直接影响酒的质量与口感。

2004年,杨正平来到曲酒4车间担任第26组组长。刚接手班组时,员工工作不尽力,产质也上不去,这让他很是苦恼。“一枝独秀不是春”,杨正平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把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作为班组建设的第一要务,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生产线,组织人员根据前一天开窖鉴定糟醅,检查窖池升温发酵情况,并合理配料,做好每甑糟醅心中有数,确保丰产又丰收。对于这些重复的生产流程,杨正平并没有因为驾轻就熟而懈怠。同时查找原因,汲取教训,主动与先进班组学习,积极与班组成员交流谈心,加强业务管理和工艺调整,向更高标准看齐,班组的产量、质量实现稳步提升。在他的带领下,班组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产品质量连续多年名列公司前茅,并六次获得了“生产标兵”的光荣称号。

去年“五一”,剑南春集团公司举办了“师带徒”拜师仪式,杨正平收下陈明作为弟子。“他跟当初我刚入厂时一样,是一张‘白纸’,只能耐下心来,一个一个教,一遍一遍讲。”为了让徒弟早上手、早顶岗,他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陈明,从鉴别糟醅质量、润料拌合、上甑取酒、品评基酒、摊晾入窖到工艺理论讲解得孜孜不倦,“师傅”这个词在杨正平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酿酒这行就像培养小孩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余年酿酒岗位上的7000多个日夜里,杨正平对工作也很有感情。他说,看似枯燥的工作,其实也很具有艺术性,就像培养孩子似的,付出得多回报更多。作为车间的一名组长,杨正平也誓将酿酒技艺研究到底,直到退休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