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琪:从下岗女工到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作者:王平 文/图      来源:     日期:2019-04-26    

陈翠琪:从下岗女工到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利用绵竹山区野放茶鲜叶制成特色红茶,融入绵竹土门“中国玫瑰谷”大马士革玫瑰鲜花的品种特性,制成极具特色风格与口感的玫瑰红茶,两者相融,虽看不见玫瑰花瓣,但冲泡后却能闻到玫瑰花香,让花香与茶味相得益彰。这项工艺叫“大马士革玫瑰鲜花窨制茶叶工艺”,是绵竹三溪香茗茶叶公司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陈翠琪与同事方发义一起研发的,而陈翠琪以前曾是一名下岗女工。

弘扬工匠精神 钻研茶艺十八年

3月份以来,陈翠琪特别繁忙。“赵坡茶仙谷”从2018年3月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1万余人。陈翠琪每天在这里接待慕名前来的游客,指导他们如何采茶、制茶,讲解绵竹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今年47岁的陈翠琪90年代末从我市某矿山企业下岗,最初她也感到迷茫无助,但是骨子里不服输的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应聘到三溪香茗茶叶公司上班。18年来,她从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审评、赵坡茶文化研究、茶艺服务学起,一步一个脚印,虚心学习,努力钻研,最终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茶叶领域的“土专家”。她以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矢志不渝的引领健康饮茶的方式,挖掘、传播着历史悠久的绵竹茶文化。

善于创新 研发特色新产品

善于钻研学习的陈翠琪精心编导了反映川西茶文化特色的茶艺舞蹈《茶乡美女·三溪香茗》,并在绵竹市首届农村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该茶舞还多次参演各种活动。

工作中,陈翠琪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她用绵竹野放茶鲜叶制成的特色红茶,融合土门镇万亩大马士革玫瑰鲜花的品种特性,制成了极具特色风格与口感的玫瑰红茶,深受茶友喜爱。这种茶是绵竹的地方特色产品,极具地域文化,一斤干茶要用两斤以上的大马士革玫瑰鲜花窨制,茶与花香融合得好,花香融入茶中,即使冲泡六泡,香味依然存在。2017年此茶进入规模化生产,目前年产量达到2.5吨,为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50万元,产品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并广受茶客青睐。

传承培训 让绵竹茶文化发扬光大

因为陈翠琪的成绩突出,2017年,德阳市人社局等五部门联合为其授牌“陈翠琪技能大师工作室”;2018年12月,绵竹市总工会授牌“陈翠琪职工创新工作室”。

陈翠琪将自己所掌握的茶叶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在公司及关联企业、商家举办了多次专业培训会,还利用各种茶会传播茶文化,倡导健康饮茶。在首届“德阳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中,由“陈翠琪技能大师工室”选送的两名茶艺师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2018年是陈翠琪领衔的工作室创建的第一年,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其他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帮助下,“陈翠琪技能大师工作室”围绕我市茶叶产业发展和赵坡茶的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的技能专长,解决生产技术关键、技术改造等难题,为企业服务。

工作室还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通过双向选择进行师徒结对,对不同技能层次、不同工作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在员工中开展制茶技能比赛,营造争做技术能手的氛围。在首届德阳工匠杯技能比赛中,由工作室选送的两名员工,参加了体现赵坡茶文化的创新茶艺《竹山茶事》深受好评,并在技能德阳博览会上进行了专场表演。2018年,工作室对绵竹职中的师生进行了茶艺培训,受训学生参加了德阳市中小学生技能才艺展示活动的茶艺项目。陈翠琪还受聘担任了什邡市、德阳市首届工匠杯茶艺师技能比赛的裁判。并为我市老年大学的老人们进行了多场《饮茶与健康》专题公益讲座。

目前,“陈翠琪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整体合力,加强对传统茶叶加工的改革与创新,研发了“用于泡饭或煮饭茶叶的生产工艺”,并于2018年7月申请了发明专利;攻克了“春季红茶加工过程中温湿度对品质的影响”难题,提高了2018年春季红茶的品质;在传统桂花红茶窨制工艺基础上,对秋季桂花品种进行了详细的花香分类,革新了桂花红茶窨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