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让种粮大户廖华兵尝到甜头
作者:王平 文/图
来源:
日期:2019-04-23
“以前采用人工育秧苗播种需要十天左右时间,每天要请五六十人,光人工工资就要四五万元,今年我引进了久保田播种机具后,只请了七八个工人,花了四五千元人工费,节约了很大一笔开销。”看到今年新引进的水稻机械化播种流水线以后,我市孝德镇种粮大户廖华兵欣慰地说。 看好国家政策 流转2100亩土地种植粮食 当初一直在做蔬菜销售生意的廖华兵,十分看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户种植粮食的政策。2013年,他便在孝德镇高兴村流转土地200亩,用于种植粮食和蔬菜,发展“菜-稻-菜”粮经复合模式。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廖华兵的种植经验日趋成熟。随后,他不断扩大规模,并创建了绵竹市华瑞种植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廖华兵已在孝德镇的桂兰、高兴、苦葛、金土、石河等村流转土地2100亩进行粮食种植,还建立了粮食烘干生产线。 购买育秧新设备 节约大量人工成本 廖华兵在水稻种植中采用的是两段育秧法,第一阶段组织人工用塑料软盘在秧母田播种,第二阶段是把育苗的软盘扯起,装入机械化插秧机,其中第一阶段人工成本非常高,而且务工人员越来越不好找。 今年春节刚过,廖华兵便到江苏考察,最终在江苏盐城市一个为机械化播种流水线配套的生产厂家定制了6万个塑料软盘,同时花1万多元引进了日本的久保田水稻暗化播种机械化流水线,两项共花了20万元,塑料软盘可以重复利用五六年。 近日,记者在华瑞种植专业合作社室内看到,当地的七八名务工人员,有的在往播种机械上添加稻谷种,有的在往机械上添加泥土,有的把播种好的秧盘转运放在统一的地点。记者现场看到,这套水稻机械化播种设备,将软盘垫土、播种、覆盖泥土、添加水分融为一体,十分方便。室外,前期试用这套播种器播种的秧盘出苗整齐,长势良好。廖华兵说,往年在室外大田播种时,遇到下雨天,就无法进行,现在这套设备在室内进行,即使天下雨,也不会有影响。 廖华兵告诉记者,采用这套设备播种水稻,每天七八名工人可以播种七八千个软盘,既节约了人工,还大幅度提高了效率。以往由于水稻种植季节性很强,2100亩水稻秧苗必须在短短十天左右育下,否则会影响粮食产量。而现在采用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插秧,与过去相比,工作效率简直是天壤之别。廖华兵还计划进一步改进现在的播种系统,力争实现往机器上送土、转运秧盘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引进最新水稻直播无人机 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尝到科技种田甜头的廖华兵为了促进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从2017年开始,引进了农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目前他已引进了第三批农用无人机。为了学习无人机喷药操作技术,他特意邀请了大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对工人进行集中培训,并取得农用植保无人机操作证。 目前,廖华兵拥有6台农用植保无人机对水稻、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他说,一台大疆1P的无人机5万多元,每台无人机每次可载10公斤药水,在几分钟时间内完成7亩田的病虫害防治。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几天前,廖华兵还与位于孝德镇桂兰村的“专家大院”合作,引进四川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水稻栽培团队的无人机播种系统播种水稻。这个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水稻精量条(穴)直播无人机,该机是国内首架一箱多通道精量直播无人机。廖华兵告诉记者,他流转的土地,如果全部采用这种方式播种水稻,每年可节约种粮成本十至二十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