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诠释“工匠精神”
作者:张娟 文/图      来源:     日期:2019-04-19    

——记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施工管理人员杨显勇

在繁忙而有条不紊的施工现场,大家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奔走于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受到领导和同事一致好评,他就是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施工管理人员杨显勇。

常年扎根一线 无悔奉献青春

1999年,从成都建设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的杨显勇进入龙蟒集团工程部工作,担任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能更快地适应到工作中,他坚持每天挤出一定时间看图纸,并虚心向同事请教。就这样,在20年的时间里,杨显勇的足迹遍布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外派更是成了家常便饭,他凭着孜孜不倦的学习与实干,铸就了优秀的业务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先后参与并完成了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施工近百个。

杨显勇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湖北建设十万吨钛白粉装置。那时正值夏天,室外温度高达四五十度,被高温炙烤过的钢管、钢膜表面温度更是高达六七十度。为了按时保质完成项目施工,他和工友们克服重重困难,冒着被烫伤的危险,加班加点抢抓工程进度。那段时间,五加二,白加黑,最忙的时候,大伙儿都顾不得吃饭和睡觉。被问到为何要这么拼时,杨显勇说,施工人员是一线管理的重要角色,这个岗位不仅决定着工程质量的好与坏,也是施工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尽到应尽的义务,承担应有的责任,对每个项目现场的施工安全、质量严格把控,做到无愧于岗位,无愧于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到一名优秀的施工管理人员,20年的工作实践,杨显勇早已褪去了学生时代的稚嫩,具备了一名施工管理人员应有的技艺和业绩,他的迅速蜕变,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有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

开展环境整治 助力企业发展

磷化工产业是绵竹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过去多数企业配套环保设施较为落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环境历史“欠账”逐渐累积显现,堆积如山的磷石膏,不仅占用大面积土地,还带来了扬尘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2018年初,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龙蟒集团根据“一堆一策”整改方案,按照“防扬尘、防渗漏、防垮塌”的目标,通过修建挡墙、截洪沟和坡面防渗等措施,有效防治堆体渗漏破坏流域水质,加快推进磷石膏堆场规范化整治。

如今,走进龙蟒集团新市基地磷石膏堆场治理现场,眼前焕然一新,原来灰黑色的山体经过固定、防渗、覆土、绿化等一系列无害化处理,已变身成一座秀丽的青山,成为一道绿色的景观。同时,还新建和完善了堆场挡墙和渗滤液收集沟、收集池,新增了堆场周边地下水监测井,并修建了运渣皮带改变运输方式,有效杜绝了扬尘等污染物扩散,防止了环境污染。让这一切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正是杨显勇和工程部的同事们加班加点、辛勤付出的劳动成果。

“当时接到建设任务的时候,时间非常紧,任务也很重。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200余亩的磷石膏堆场处理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杨显勇说,经过公司领导的多次协商讨论,最终决定通过加固防渗、防滑坡等措施,覆盖土地、种植绿植,把堆场变成一个绿地广场。于是,杨显勇和同事们忙着组织草坪、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土方等材料,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当看到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堆场变成现在绿油油的广场,杨显勇的心里非常高兴。“现在,这个绿地广场不仅为我们员工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平台,保护了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弘扬工匠精神 做好“传帮带”

“尽心尽责,无愧于心”,他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和影响着周围的同事。4月16日,在龙蟒钛业调度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杨显勇正在电脑上和徒弟讨论施工图纸方案。有熟悉的同事开玩笑说“教会了徒弟,穷了师父,自己要留着点啊”,他笑着说,“同事之间相互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正是这样平易近人的性格,深得领导和同事赞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龙蟒钛业大力传承企业“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实施个性化培养,从思想上导、经验上传、工作上带、生活上帮,促进年轻人加速成长成才。今年37岁的刘伟是杨显勇“传帮带”的五个徒弟之一,从大学毕业进入龙蟒上班开始,刘伟就一直跟着师父学习,在他的印象中,师父虽然平日里不善言谈,但是对他们却是尽心尽力地教导,手把手地传授经验,让他们能够快速成长起来,独当一面。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但,杨显勇做到了,就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散发着属于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