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蓉:敢干敢试 让银柳变“银流”
作者: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9-04-10    

见到汪清蓉时,她正在西南镇醒狮村的银柳基地里安排人员进行打桩。去年冬天银柳收割后,如今地里只剩下一截“桩桩”,为了管理好,必须用专用的电锯把这些“桩桩”割整齐。“这边割完了,那块田也要割哦!”举手投足间,49岁的汪清蓉显得精明而又干练。

狠下决心 流转土地种植银柳

西南镇的银柳种植历史要追溯到2002年。当时,一批外地人在该镇金隆村、醒狮村流转土地发展银柳种植,通过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村干部带动村民种植,不仅避免了村民大春用水难的问题,还安置了大批闲置劳动力,为村民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当看到外地人种植银柳获得不错的收益时,本地人开始动心了。但是动心归动心,真正要拿出钱来投入,大家还是有所顾虑,汪清蓉也不例外。“如果没有销路咋办?要是亏了本咋办?”但是,骨子里的倔劲让汪清蓉不想再徘徊、观望。“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与其观望,不如放手一搏。”汪清蓉和丈夫下定决心,决定种植银柳。

2006年,汪清蓉以每亩400元的土地流转费流转了50亩土地,可后续的苗木、肥料和人工都还需要持续投入。将自己的全部积蓄花光后,资金仍然不够,没有办法,汪清蓉又找亲戚朋友借了2万元。

资金问题解决了,但种植技术也是一个大问题。什么时候施肥?日常管理中还有哪些特别注意的事项?为了学好种植技术,汪清蓉除了认真向在醒狮村种植银柳的外地人学习外,还在网上下载一些视频资料,供自己学习借鉴。

2007年冬天,经过一年的努力,地里的银柳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然而,让汪清蓉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当年银柳市场价格低迷,所得收入在扣除各种投入开销后,几乎没有赚到一分钱。汪清蓉的信心受到了打击!

苦闷之余,汪清蓉不断安慰自己:第一年就当是花钱买经验,好在还没有亏本,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2008年,汪清蓉决定重新开始,哪知道当年发生了5.12地震。因为疏于管理,造成银柳质量和产量不尽如人意,这一年汪清蓉依然没赚到钱。

不畏失败 银柳种植迎来转机

俗话说“事不过三”,连续两年的失败,没有打垮汪清蓉,面对困难,汪清蓉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2010年,汪清蓉又流转了20亩土地。“失败只是暂时的,我离成功只差一步而已。”回忆起当年的举动,汪清蓉庆幸自己当时走出了那一步。付出终有回报。当年,良好的收成加上可观的市场价格,每亩地纯收入达到2000多元。

从2010年开始,汪清蓉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如今银柳种植达到了200多亩。看到汪清蓉种植银柳获得良好的收益,以往一些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纷纷加入到银柳种植队伍中,如今醒狮村银柳种植已经发展到1000多亩的种植面积。

汪清蓉种植银柳取得成功,也让周围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在家门口找到了活干,她的银柳基地常年聘请了二十来人务工,到了收割高峰时期能达到五十人,这些人每天能挣到六七十元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