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泥 心里才有底
作者:李露平 文/图
来源:
日期:2019-03-18
——记东北镇天齐村驻村“第一书记”、清道供电所副所长王小勇
为了精准建档立卡,他挨家挨户访贫问苦;为了改变村容村貌,他汗流浃背埋头苦干;为了发展脱贫产业,他风尘仆仆走村串户……国网绵竹市供电公司清道供电所副所长王小勇自担任东北镇天齐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与村两委一道,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发展集体经济“五项职责”倾注了全部心血。 摸村情问民需 心中装着“明白账” 2018年3月,王小勇来到天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从未涉及过的工作领域,想要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一切得从头开始。为了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王小勇坚持做到“三勤”:勤于学习,增进沟通;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勤于锻炼,积累经验。 他走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各家各户具体情况及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对有成年子女且子女有赡养能力的贫困户,走访其子女,引导其孝老爱亲,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鼓励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流转土地,增加收入……经过无数次的调查走访,一遍遍的对接商讨,王小勇对全村贫困家庭做到了心里有数,能清楚准确地说出谁家有病人卧床,谁家孩子没有上学,谁家新建住房,谁家有几个人在打工,收入多少。 家住天齐村8组的刘成雪夫妻俩,因身体不好又有残疾,干不了重活,还有一个小孩在读书,全家就靠两亩多水田和在周边打零工生活,家庭经济十分拮据。了解到刘成雪一家的情况后,王小勇为他们量身定制了扶持生产、就业发展、低保兜底、医疗救助和教育帮扶计划。如今,刘成雪一家通过在家养殖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心愿,去年年收入达2.2余万元,顺利脱贫。 贴心服务 用电书写扶贫故事 乡村建设,电力先行。由于天齐村供电网络薄弱,末端电压低,在用电高峰期特别是“双抢”时节,经常抽水机带不动。为解决该村用电量大,变压器容量小、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作为绵竹供电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王小勇通过走访调查,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现有资源,多次与公司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成功将该村原6个台区进行了改造,配变总容量由800千伏安提升至1600千伏安;户均容量由0.85千伏安提升至3.50千伏安;平均供电半径由355米缩短至205.2米;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9%,消除了该村因线路“卡脖子”、配变容量不足而导致的用电问题,基本实现一个村组一个变压器,实现用电高峰末端电压合格率达标。此外,他还定期组织清道供电所党员,对天齐村线路、设备、变压器及贫困户家用电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村民安全正常用电。 2018年夏天,王小勇率领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到天齐村看望、走访慰问陈洪开、曾令英等26户贫困户,为他们义务检查线路,更换室内用电开关、电线等设备。今年春节前夕,他还与志愿者一起为贫困户整理房间、打扫厨房厕所卫生、为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同时,他还自费为贫困户魏运秀送去保暖鞋和棉衣,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户的心坎上。 细数这一桩桩办成的事,点点滴滴都饱含着王小勇作为“第一书记”不遗余力为民服务的初心。他说,只有脚下有泥,心里才有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