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法》实施 商家消费者有人欢喜有人忧
作者: 申梨      来源:     日期:2019-01-15    

本刊消息 最近这段时间,很多人发现朋友圈里的代购们“画风突变”,有的成了灵魂画手,有的发出各种神文案,还有一反常态什么也不发的,甚至还有切换多种语言发朋友圈的……而这一切都源于今年1月1日起,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正式实施。该法实施十余天以来效果怎么样?市民众说纷纭。

代购商:堪比特工 用暗语沟通

“2019年1月1日起,为迎接电商法实施,如有需要可带图私信,微信还是照常在线,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2019年第一天,家住盛世华章的港代杨某在微信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不仅如此,她还将代购群名称中的“代购”二字换成了“港狗交流群”。“狗”用的还是一个卡通字符。

小杨向记者透露,自己大学同学定居深圳,自2014年起开启了兼职代购生涯。同学负责每周过港“人肉”背回货物,自己主要做宣传和接单,4年来,虽算不上“暴利”,但每月仍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如今,面对新颁布的《电商法》,小杨和合作伙伴显然属于小心谨慎的那一类。“咨询尽量发语音,实在不方便发语音时打字一定不能涉及敏感字眼,譬如‘多少钱’‘银行’‘转账’‘支付’‘支付宝’等,以免被微信平台监控到异常封号。”《电商法》实施十余天来,她的微信聊天记录里充斥着拼音、英语等,询价交易聊天记录堪比特工交换情报。无独有偶,家住金陵家园的居民谌某某向记者反映,现在每次自己与客户沟通时,都要求大家要将“支付宝”写作“ZFB”,“转账”写作“ZZ”,其他与交易相关的词汇也被要求使用“暗语”。

《电商法》实施后,代购究竟是去还是留?市民许影告诉记者,《电商法》对代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必须依法登记和依法纳税两个方面,“以前代购可以说是一笔‘零门槛’的生意,利用境内外价差赚取的利润全部都能进自己的腰包,以后代购要像正规平台一样依法登记纳税,代购的成本上涨了,生意肯定会越来越难做。”

消费者:购物有保障 买得更放心

那么,《电商法》的实施是否会影响消费热情?家住东北镇联合村的市民蒋成青是位忠实的海淘消费者,她表示,主要担心的问题就是成本。所有的税收、经营成本最终还是会由消费者来买单,也就是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蒋成青认为,代购纳入监管是好事,至少以后能找到地方追责,海淘也“有法可依”,不再怕买到假货或是售后推卸责任的问题。

“现在电商法出台以后,代购必须在正规渠道办里营业执照,消费者买东西也更放心了。”家住拱星镇泰州路的龚敏告诉记者,以后不管是质量方面出了问题还是其他问题,都能找到正规渠道维权,更有保障。

“国外代购实在太多了,同一款奶粉差价50元很常见。”两岁宝妈熊雪梅说,虽然承诺国外直接发货,但是快递动态是否真实无法辨别。她觉得,当下的朋友圈代购好比是一场“赌博”,赌彼此的信任,如果赌输了谁来买单?买卖双方缺少一把“保护伞”,而《电商法》明确责任主体,增加了安全性。

监管部门:促推电子商务规范经营

“根据《电商法》规定,不管是淘宝还是微信的“代购”都属于电子商务经营者,都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并依法纳税。”市工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商法》规范了电子商务的交易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广大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方面多了一个法律的保护。

《电商法》实施后,将代购、微商、在直播平台中卖东西的主播等电商经营者统一纳入法律监管范围,整个电商行业都将在法律的规范下有序发展,无论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还是维护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权益,又或是整治电商行业存在的乱象,这些都将有法可依。

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12月至今,我市前往办理电子商务相关营业执照的商户变得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