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行车到“私家车” 代步工具见证生活巨变
作者:申梨 文/图
来源:
日期:2018-12-13
从出行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一辆自行车;从骑自行车到开上一辆摩托车;到如今驾驶着一辆私家车到各地游玩……这就是改革开放40年来,普通市民出行方式巨变的生动写照。 四十年前拥有自行车很“洋盘” “要说40年前,能骑上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绝对能让人刮目相看。那个时候,年轻小伙子最期待的就是自行车,人要是有辆自行车那简直洋得不得了!”12月10日上午,提起交通工具的变迁,家住拱星镇泉乐村附近年近古稀的胡仲光颇多感慨,在改革开放初期,能拥有一辆自行车可是好多人的梦想,那个时候,好多人的出行还基本靠走呢。当时,自行车的价格相对于人们的收入来说简直是太贵了,而且购买时不光要钱,还需要票,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难度可不小。 “1974年,为了结婚,当时父母东拼西凑加上我在清平磷矿上班挣钱,才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缝纫机。”胡大爷告诉记者,有了自行车后,出行方便不少,那些年经常是前面横梁上驮着孩子,后座上坐着妻子,东西放在车篓子里,如今过去几十年,自己依然还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 三十年前摩托车成出行“新宠”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摩托车开始成为了人们的出行“新宠”,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1989年,我记得当时用了半年的工资买了一辆摩托车,从此,告别了骑单车的青涩岁月,加入了风靡一时的摩托一族。”家住昊华家园的宋成勇告诉记者,自己拿到摩托车时又惊喜又害怕,惊喜自己获得了心爱之物,但害怕的是当时还不会骑这个“电驴子”,自己只能四处请教,一点点研究,慢慢摸索。至今他还记得第一次开着摩托车去上班,车速只开到二十多码,就感觉整个人像要飞起来一样。 宋成勇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摩托车逐渐替代了自行车,感觉到马路上的摩托车是越来越多了,摩托车和公交成了大部分市民的出行最佳选择。 生活越来越好 小轿车开进千万家 进入21世纪,市面上的汽车就多了起来,私家轿车慢慢进了寻常百姓家,现在,家庭购买汽车已成为常态。家住月波街的殷东也不例外,如今,他们一大家子就拥有4辆轿车。 “我父亲那台奇瑞轿车开了十多年了,我岳父2014年买的车,姐姐和我各有一台三厢轿车。”殷东表示,改革开放之前,拥有私家车这种交通工具,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但如今城市里大多数家庭都拥有私家车,拥有两辆或三辆汽车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大儿子上六年级了,小女儿刚上幼儿园,虽然家里有辆小轿车,但我两口子同时接送还是不方便,这两年存了一些积蓄,前几天订了某款合资的越野车,就等后天提车了。”等待提新车的殷东兴奋地说。 殷东的换车经历,正是这些年来我市市民“大步奔小康”的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交通工具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交通工具的变迁,见证了人们生活日益富足,衣食住行条件大幅改善,幸福指数的节节高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