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票”到“扫码付”
作者:李露平 文/图      来源:     日期:2018-12-07    

——改革开放40年来支付方式变迁见证社会发展

晚上7点多,市民杨婷来到宏远广场的一家超市,在选购完牛奶、水果、蔬菜等生活用品后,她推着购物车来到收银台,用手机轻轻一扫,便完成支付。这简单平常的一幕,放到40年前连想都不敢想。

40年前购物全凭一张“票”

“粮票”这个概念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不仅遥远甚至完全陌生,但是在当年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供不应求的时代,粮票却是解决温饱的重要凭证。

“40年前购物,就靠一张票。”家住富新镇青狮村81岁的范洪禄大爷说,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国家需要发行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来限制消费,保障全民供应。人们要想买东西只能通过供销社或是村里的合作社凭票购买,就算有钱,没有票也买不到商品。

“特别是过年排队置办年货的情景,让我终身难忘。”家住城区天宝升巷67岁的王世秀大娘说,那时候为了买年货,天不亮就要去供销社门口排队,抄着手、跺着脚,在冷风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这样的消费画面在现代年轻人心中是无法想象的,却是老一辈人不能忘却的记忆。

购物方式不断多样化

“没有听错,就剩最后几分钟了,你还犹豫什么,赶快拿起电话订购吧。”这句在电视购物频道常听到的话,让人印象深刻。随着社会进步,消费者购物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对于购物渠道的选择也出现多样化。

“我在电视上买过酒、买过衣服、买过炒锅,衣服现在都还在穿。”家住汉旺新城的市民钟发说,当电视购物出现的时候,他坐在电视机前,就能看到电视里的主持人介绍着各种优质产品以及相应的配送服务,遇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打电话订购,他很享受这种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购的出现让买东西变得更加快捷。如今各类海淘、代购十分活跃,境外购物成了人们消费的新战场。出境游、出国消费、奢侈品消费逐年递增。

家住城区赛拉维的市民杜诗2016年加入到代购大军作为自己的副业,每两个月她会去一趟日本和韩国,采购、邮寄、销售……“开始只是身边的朋友托我代购,后来我组建了1个微信群,通过朋友拉朋友的方式,现在我的群里有四五百人。每天晚上,我在群里推荐一些口碑好、销量好的东西,比如化妆品、母婴用品等。现在我成了名副其实的代购微商,将副业变成了主业。”杜诗笑着说。

智能支付更加便捷

如今,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票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科技进步孕育而出的手机支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支付宝、微信、百度钱包、银联“云闪付”、翼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购物变得快捷简单。

在我市,大至酒店商场,小到菜摊小贩,只要你带着智能手机,就能完成商品交易这个过程。身上无现金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一种常态,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老年人的支付观念。

“一碗羊肉米粉加一个肉,打包。”在车行上班的赵意拿到打包的米粉后,直接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就完成了整个支付流程,没有现金不用找零,轻轻松松结完账。赵意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出门必带物品就是手机,从买一瓶矿泉水到买大件的电器,都可以用移动支付来完成。

在伊顿庄园经营水果店的吴然表示,伴随着智能手机、4G和WiFi网络的普及,大多数顾客平时出门都不再带钱包,而是掏出手机付款,她也将收款二维码张贴在店里显眼的位置。她说,这种方式对客人对商家都方便,不用担心没有零钱找零,不用担心收到假钱,也不用再跑到银行去存钱,直接将收到的钱提现到银行卡,方便又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