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民:面对双11 选择更理性
作者: 周韵
来源:
日期:2018-11-13
本刊消息 11月11日,这场由脱光节演变成的双11购物狂欢节让我市无数的网购达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大家即使熬夜也要忙着“买买买”。那么,我市市民究竟是跟风剁手还是理性消费?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和了解。 90后:熬夜抢购,疯狂买买买 泡上一杯咖啡,忍着瞌睡,一遍遍反复查看购物车里的宝贝,再测试手机付款能否畅通。每到双11,家住春溢街的周思思总会提前把精选的商品放进购物车,零点一到便踊跃下单付款,接着继续血拼,直至心愿清单全部完成。 周思思最早接触双11是大学期间,由于资金有限,刚开始只买自己需要的。自从上班后,不管用得着用不着,只要东西好看、便宜,她都会购买。在疯狂网购过程中,周思思每年双11的花销也水涨船高,今年更是创下了3000元的最高消费记录。 为了不错过这场购物盛宴,家住孝德镇茶店子村的魏盈特意将闹钟定在23点50分。今年双11有购物津贴、定金膨胀、跨店满减、种摇钱树等活动,让她心仪的物品价格实惠不少,这也是她挑灯夜战的重要原因。尽管魏盈早已将心仪的商品加入购物车,只等凌晨开抢,但真正到11日零点她付款时,还是出现“数据加载失败”的提示,接连刷新几次,直到网络畅通后,其心仪的商品还是有一部分已经下架。 70、80后:只买对的,理性消费最重要 相比90后,家住大南路的80后宝妈张娇购物理念更趋理性,对她来说,实用的就是最好的。“趁着打折,我囤了许多纸尿裤、牙膏、洗衣液这些必须品。”张娇告诉记者,双11拼的是速度,充分准备十分关键。张娇向记者传授她的“网购经”,“你必须提前进到购物页面等待开抢,时间一到,赶紧付款,别犹豫,一犹豫就没啦!”。 “今年双11就给女子买了两件衣服和一些学习用具。”家住城东新区的70后王艳表示,前两年双11她是熬夜抢购,但连续两年之后发现买的许多东西要么质量不行,要么成为鸡肋。去年开始,王女士双11购物冲动开始慢慢减弱。她称,跟了几年后,觉得没啥意思,年年促销手段都差不多,现在只会买一些必需品,购物情绪不会轻易被煽动了。 60后:网购有经验,不用家人“代劳” 家住汉旺新城的60后刘霞虽然年近六十,但却是一个网购达人。双11来临前的一个月,她就把钱存进了支付宝里,羽绒服、毛衣、拖鞋、大米……购物车里装了十几样。“网购安逸,质量不好还可以退货。”自从会淘宝购物,刘大姐便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家里从面巾纸、锅碗瓢盆、保温壶、热水器,都是她从网上买的。 “我买东西要‘三看’——看销量、看评价、看信用度。而且评价不用挨着看,中评、差评、追评和带图片的评价更具参考价值。搜索商品时,要先设置价格区间,精确查找,这样既省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对于网购,刘大姐还会利用一些淘宝返利网站,注册后再在淘宝网上购物,可以享受返现或返券,如果买得多能省不少。 采访中,记者发现,过去的双11,市民为了抢购折扣商品往往通宵熬夜,而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市越来越多的网购达人选择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双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