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带头增收 致富路上敢闯敢干
作者: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8-09-05
——我市移民积极发展产业小记
图为谢应强在种植园内查看葡萄长势
近年来,我市各类移民积极融入绵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在发展经济、增收致富、建设美好家园上找到新路子,迈出新步子,取得新成效,实现“稳得住、快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人物:谢应强 三峡移民 9月3日下午,记者在谢应强位于板桥镇柏杨村的生态农庄内看到,他正捏着一叠钞票,给农民发放土地承包费用。“每年这个时候,都要给农民发放承包费。”谢应强告诉记者。 皮肤黑黝,身材壮实的谢应强早年在外闯荡,是种植业的行家里手。2000年落户板桥镇柏杨村后,他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经过逐年的发展,在柏杨村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葡萄、甘蔗、桑葚、桃子,养殖生猪,成立了鑫万缘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我的农产品不使用肥料,全用沼液,到了成熟季节,买主都是亲自到种植园采摘。”谢应强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也坚定了自己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的信心。 谢应强发展种养殖业不仅自己腰包鼓了,还带动了周围村民增收致富。同时,他还担任了柏杨村12组的村民小组长,积极为组上事务奔走,为乡亲们服务。 人物:郝克庆 瀑电移民 在汉旺镇大柏林村1组、4组、9组,一排排花椒树郁郁葱葱,当地村民正在茂密的花椒树丛中劳作。 这片青花椒树,是郝克庆的“摇钱树”。 郝克庆是2006年搬迁到新市镇鲁安村的。2015年,他在大柏林村承包土地300多亩种起了青花椒。郝克庆说,之所以选择大柏林村种植青花椒,是充分考虑了花椒的生长习性和对土质的要求。经过精心管理,今年青花椒总产量达到15万斤,销售收入138万元。在他花椒地里务工的都是周边的五保户、贫困户,每年发放工资80多万元。 郝克庆告诉记者,花椒本是汉源特产,自己在绵竹发展青花椒种植,也得益于自己曾经是汉源人。如今,绵竹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要坚持种植花椒,为绵竹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尽一份力。 人物:何勇 瀑电移民 2006年,何勇从汉源搬迁到我市孝德镇,来到绵竹以后,他发展起了养殖业。但没过多久,何勇就发现,若排污问题处理不好,养殖这条路很难走下去。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何勇从网上了解到一种浅水藕种植技术。同年12月,他到山东省考察,将循环生态种养技术带回绵竹,在孝德镇苦葛村栽种了浅水莲藕,莲藕里面还养了鱼。 何勇还带头发起成立了腾达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汉阳浅水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腾达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吸纳农户101户,其中移民就有70户,年出栏生猪4万头;汉阳浅水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47户,种植面积290亩,已辐射到周边乡镇。很多移民在何勇的带领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45户移民从事养殖产业,14户从事特色多经种植,42户从事运输业,有加工企业1个,成立各类专合组织30个,合作联社1个,广大移民根据自身实际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