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军:养殖路上披荆斩棘向前进
作者:王平 文/图      来源:     日期:2018-08-28    

 

近日,记者在年画村6组成绵复线旁一片开阔的田野中看到,近百亩用黑网子罩着的养殖基地里,成群结队的青蛙在稻田垄作间跳跃觅食,刘春军细心地饲喂着青蛙,像呵护一个美好的创业梦想。

今年51岁的刘春军本是遂宁人,从事养殖业23年,在绵竹发展养殖长达15年。多年的养殖过程中,他先后遭遇过洪水、地震等一次次灾害,上百万元的利益一次次化为泡影,但他却毫不气馁奋勇向前,从挫折中一次次奋起,不仅将青蛙养殖业越做越大,更拥有养殖青蛙的10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还把自己养殖青蛙的公司推向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通过青蛙养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养殖牛蛙 千万财富被洪水冲走

刘春军出生在遂宁市的一个贫困家庭,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为了改变穷困的家境,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习养殖,并通过养殖牛蛙赚了数百万元。1999年,春风得意的刘春军投入几百万资金修建新的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谁知当年8月,正值牛蛙上市之季,一场大雨后,洪水将他养殖牛蛙的池子冲开了一个大口子,大量牛蛙被冲走,损失上千万元。

洪水之后,刘春军流浪到简阳市一家渔场给人养鱼。他干活勤快,有头脑,很快成了老板的得力干将,工资从每月1000元涨到了6000元。3年后,无论老板怎么挽留,他还是选择了离开。2002年,刘春军回到遂宁,跟妻子商量要继续养牛蛙,但妻子坚决不同意他再养,两个人最终闹到了离婚。离了婚的刘春军全部家当就是一部装满养殖经验的摄像机,因为自己几年来总结的经验都在摄像机的磁带里面。

勤于思考 养殖青蛙获得发明专利

2003年,他带着摄像机一路流落到绵竹,一贫如洗的他为了省钱,租用了玉泉镇一个村子里废弃的房子作为栖身之地。当年春节过后,他来到绵竹水产品市场,想看看牛蛙的价格。但他意外的发现,市场上居然有人卖青蛙,而且价格还不低。刘春军决定转行养殖青蛙。

为了积累养殖青蛙的启动资金,刘春军在养青蛙之前先养起了蚯蚓。他每天帮助牛场老板清理牛粪,用这些牛粪培殖蚯蚓。经新闻媒体报道之后,很多人前来购买蚯蚓,3个月时间刘春军卖蚯蚓就赚了三十多万元,奇迹般的攒够了养青蛙的本钱。在办理好特种养殖许可证后,刘春军立刻买回了青蛙种苗,开始养殖青蛙。 

从饲喂青蛙的原料由虫子、饲料、虫子+饲料、昆虫,反复探索,到目前的饲料+虫子混合饲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刘春军,不仅将养殖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他还通过养殖青蛙拥有多项青蛙养殖的实用新型专利和一个发明专利,还把自己养殖青蛙的公司推向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东山再起 发展养殖链图谋新发展

就在刘春军的青蛙养殖又一次发展到巅峰时,2008年的特大地震再一次将他的千万财富彻底清零,事业失败,女朋友的离去,让刘春军再次跌入人生低谷。

面对挫折,刘春军没有气馁。由于青蛙的消费市场处于紧俏的态势,身怀养蛙绝技的刘春军在10多家养殖户的鼎力相助下,他于三年后在遵道镇棚花村再次建起青蛙养殖基地,作为种青蛙的繁殖场。2015年,为了谋求新的发展,看到年画村游人多,刘春军又在年画村租用土地100亩,其中的80亩用于黑斑青蛙的养殖。

就在刘春军的青蛙养殖规模日渐壮大,今年7月,他的养殖场再次遭受暴雨洪灾,本可以收获10万公斤商品青蛙的,被暴雨淹死冲走了一批青蛙,损失达几十万元。好在养殖基地还剩下6万公斤青蛙,今年国庆前即将上市,刘春军心中又燃起新的希望。

刘春军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在年画村开办青蛙餐馆,实现青蛙效益链的延伸,同时他还要申请绿色生产认证,建立青蛙养殖的行业标准。虽然困难和挫折不断打击着刘春军,但他却一次次从挫折中不断奋起,在人生的道路上向更高更远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