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作者:何菲     来源:     日期:2018-08-03    

本刊消息 8月1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呈现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高于上季度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3.6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44.3亿元,增长9.8%。

从“半年报”可以看出,在今年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的态势下,我市延续一季度平稳开局的良好态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转型发展战略定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打好精准脱贫、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7.5:57.8:34.7。传统农业占经济比重逐渐降低,高附加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尤其第三产业贡献明显增强。上半年,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35.3%,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平稳。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服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可比价增长4.0%。小春粮食作物产量达7.6吨,增长3.7%。畜牧业稳步发展,肉类总产量2.3万吨,增长0.6%;生猪出栏24.7万头,增长0.9%;家禽出栏226万只,增长0.3%。

工业好于预期。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不含东汽、东投)达8.9%。分行业来看:以磷化工为主的化工行业实现产值75.1亿元,增长5.9%;以白酒占主导的食品行业实现产值94.8亿元,增长16.1%;医药制造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5.3%;建材行业产值12.4亿元,增长9.6%;机械加工与装备制造行业产值32.5亿元,增长6.2%。

服务业增长较快。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9.8%,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35.3%,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2%,房地产业增长13.0%,其他服务业增长13.6%。

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口径增长20.5%,高于德阳6.9个百分点。分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同口径增长201.2%,第三产业投资同口径增长41.5%,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6.3:47.0:46.7。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向好。星坤南轩星城、锦绣名都、天润幸福园、剑桥城等项目相继落地施工,加上成都限购政策影响,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7亿元,同比增长184.9%。商品房销售面积13.8万平方米,增长47.6%;商品房销售额6.1亿元,增长70.9%。

消费市场增势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亿元,增长13.1%,分别比全省、德阳市高出1.4、0.3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39.7亿元,增长13.1%;乡村零售额7.6亿元,增长13.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业13.8亿元,增长6.9%;商品零售业33.5亿元,增长15.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8.4亿元,增长23.5%。

财政金融稳健增长

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37.0亿元,增长36.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亿元,增长2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亿元,增长0.7%。

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29.1亿元,增长5.7%。其中住户存款196.4亿元,增长6.9%。本外币贷款余额128.1亿元,增长5.6%。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5元,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2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9元,增长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