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燕:自强与梦想
作者:王虹 文/图
来源:
日期:2018-05-14
4月25日下午2点刚过,刘春燕骑上她去年刚买的电动三轮车来到位于汉旺新镇的春燕手工作坊里做起了串珠。阳光明媚,温暖地洒在刘春燕的脸上,在她充满微笑的脸庞上和乐观自信的话语中,已然找寻不到10年前地震的伤痛。10年来,截肢后她坚持康复治疗,再次站起来,创办手工作坊,带领残疾姐妹们创业。10年后,她喜欢听鸟鸣、看花开,渴望周游全国,期待人生还有更多可能。 自强不息 折翼“春燕”再起飞 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时,刘春燕在天池集团一号井工会上班。地震发生后,刘春燕被救援人员从垮塌房屋救出,左大腿截肢、腰椎骨折伴右腿不全截瘫,医生诊断“可能站不起来了。”她曾被送到遂宁和浙江瑞安治疗,后又转到四川省肢残康复中心和德阳市残疾人康复及假肢中心康复。 2009年5月11日,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德阳市残疾人康复及假肢中心考察时,搀扶她进行康复训练。临别时,还握着她的手说:“我送你8个字——自强不息,乐观向上。” 2011年底,刘春燕在社区帮助下,成立“春燕手工作坊”,带领一帮在地震中受伤致残的姐妹们创业。创业之初,在缺技术、缺资金、缺场地的条件下,她们互帮互学,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并从网上买回成品,拆掉、重组,一次又一次。虽然她们的手经常被串珠的鱼线勒出了血,但却没有一个人提出要退出。后来技术成熟了,东西却卖不出,刘春燕又在网上开了淘宝店,图片拍得不好,店铺沉入上百页的网店中,“春燕手工作坊”淘宝评级只有两颗星。通过发扬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她们最终做出了成绩。 2013年7月3日这天,三件事让刘春燕兴奋不已。一是经绵竹市残联协调,她手工作坊用亚克力珠编织的居家小商品摆上了绵竹年画村的货架销售;二是一位爱心人士定购了价值共400元的40个亚克力珠杯垫;三是市残联协助销售了价值1000元的亚克力珠抽纸盒。 平日里,为了销售作品,在汉旺镇旅游旺季,刘春燕推着车,车上挂满彩色珠子编成的手工艺品,吸引往来镇上的游人。“就算不买,他们也会夸赞我们手很巧。”刘春燕明白,别人的一个肯定,对于她们,是一种莫大鼓励。 渐渐地,作坊在德阳有了知名度,一些小学开始找到他们,定做一些车载挂件,老师将挂件背后的故事,讲述给班上的学生。一位大学教授也帮着他们吆喝,扩大这些手工作品的销路。销售好时,一个月能挣几百块,姐妹们也有了底气。“地震前,很多人都在家中干农活,现在不干农活儿一样能够挣钱。”她说,至少去市场买菜,不会向家里伸手要钱了。 一直以来,每周一到周五,大家都聚集在作坊里,一边串珠子,一边聊天,作坊里欢声笑语。最近,她们接到了为德阳市第九届城运会做300件吉祥物的单子。狗年,刘春燕用75颗白色珠子、21颗黄色珠子、3颗彩色珠子和一条3米长的鱼线,串成一只小狗。在她的手工作坊里,老虎、鸡、发财树、纸巾盒等,各种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心中梦想 带着幸福享受生活 除了在作坊里工作外,刘春燕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她也喜欢去集市上买菜。为了让自己出行更方便,康复训练结束后,刘春燕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丈夫找人在尾箱处焊接了一个铁筒,正好能放进她的拐棍。她说,对于一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来说,电动车犹如自己的腿一样,有了车就有了自由,她可以去到车子能去的任何地方,买菜、喝茶、聊天、拍照……她说,她很享受车上的时光,享受春风拂面,阳光、空气、花香,这些是坐在屋里感受不到的。 面对今后的生活,刘春燕有着自己的憧憬:今年,儿子即将大学毕业,现在已经开始了实习,这让她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再过六年,丈夫就要退休了,家里去年买了一辆越野车,丈夫答应她,到时候两个人就去全国自驾旅游。“他当车夫,我们先从四川开始,到全国各地看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