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集 风生水起
作者:张红/文 王义超/图     来源:     日期:2018-05-09    

——我市加快“一区两园”发展小记

图为现代化的生产管理

 

五月的绵竹,是播撒希望种子的季节,也是迎来丰收喜悦的季节。城乡大地,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走进绵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美大康华康药业、中航宝胜、鑫坤机械等企业生产车间机声轰鸣,车水马龙;在德阿产业园,致远锂业二期项目已竣工投产,光大城乡再生能源(绵竹)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主体也已全面竣工正在进行设备的最后调试……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是绵竹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整合工业资源,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72.8亿元,较2008年的192.3亿元增长了1.5倍,平均每年递增10.5%。

“一区两园”格局形成,为打造千亿级高新区努力奋斗

4月中旬,记者在美大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看到,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免疫缺陷治疗药物和抗菌药物的新产品研发工作。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其中包括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伏立康唑和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抗乙肝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这些技术成果为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被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公司二期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预计2018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短短几年时间,这家由我市剑南春集团公司与四川美大康药业集团共同投资的制药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绵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鑫坤机械、中航宝胜、安费尔、绵晟药业等企业无不看好我市工业园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外部发展环境,选择落地园区,走集聚、抱团发展之路。

2017年底,龙蟒钛业、美大康华康药业、东汽电站三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8年1月,绵竹经济开发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4月,四川天硕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4个项目入驻绵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绵竹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梁中旭说,近年来,我市在灾后援建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上,始终坚持工业集中、集约、绿色循环发展方向,目前已形成了“一区两园”的工业发展布局。

发挥园区集聚效应,支柱产业优势明显

日前,记者在新市工业园区看到,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正加快推进。为加快推进新市工业园区的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铁腕治污“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检查和整改力度,对整改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关停。一方面加强问题梳理,列出任务清单,并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全力推进整改落实。

在德阿产业园区,致远锂业氯化锂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紧盯电子终端,密切关注实时数据变化情况;在光大国际项目建设工地上,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设备安装已经完毕并进入调试阶段……整个园区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瞄准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新征程上大步起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园区企业落地、发展,努力延长产业链,增强园区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今年4月,四川天硕电气等4家企业正式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一家企业是发展生物医药企业,另外3家企业是抱团入驻新市物流园,主要是发展电线电缆的产业配套企业;而在德阿产业园,随着致远锂业二期项目的竣工投产,培育锂电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延长产业链,打造锂电百亿级产业集群都将大有希望。

据了解,震后,我市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合理整合工业资源,大力发展工业园区,支柱产业优势更加明显,目前已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磷化工、机械加工、建材等优势行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到2017年底,优势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4.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