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社会化服务翅膀 启动现代农业新模式
作者: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8-04-09
——记绵竹市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
这台机器能完成开沟、起垄、秧盘播种、覆土等全程作业,减轻了农民开沟、起垄和摆放秧盘的劳动强度,效果很好。 这是绵竹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操作运用的水稻育秧联合作业机,它是利用一台报废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底盘,加装了一台水稻秧盘播种机,增加了开沟器和起垄覆土装置,并在机器工作台上安装了水箱、营养土箱和操作人员的工作台。该机每天可以播种秧盘2000余盘,节约人工20个,仅此一项每天可以节约费用1200元,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专业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农机技术咨询、现代农业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于2011年1月。专合社现有各型农业机械27台,专职管理人员12人,技术工人15人,常年务工人员90余人,人均务工收入达2-3万余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400多户,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化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成效。 代耕代种服务 彰显规模效应 针对部分外出务工农民不愿放弃和流转土地的情况,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托管和代耕代种服务,将相对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以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新模式生产经营,实现了土地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了机插机播等高产栽培技术。 每年春节一过,或是他们主动上门,或是农户们自行前来与合作社签约,然后合作社根据托管面积进行集中育秧、栽种,到了秋天,合作社会派人前来收割水稻,实现水稻栽种收割一条龙服务。 2017年,合作社土地托管面积达2000亩。2018年,合作社将继续扩大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力争土地托管达到5000亩,开展代耕代种服务,力争辐射3000亩。 推进农业机械化 提升农机化水平 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专合组织,首先搞好粮食生产任务,并积极应用水稻机插秧等先进农机、农艺技术,加快耕作进度提高种植效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专合社采取自己带头示范,提供种苗或栽插服务,订单种植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2017年,实施优质水稻种植5000亩,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8000亩。 合作社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机会,多方筹措资金,根据自身发展购置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性能好的农业机械,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到2020年,合作社机具拥有量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0余台目标任务。全面实现机收机种的农业机械化,彻底改变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模式,将广大农民从土地上繁重的劳动里解脱出来。 随着各种农业机具的不断增多,合作社的经营项目也从当初单纯的收割水稻小麦、栽插秧苗,扩展到农机具维修。除了机收机种,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合作社的员工没活干也没了收入,为此,合作社又建起了秧盘厂。冬春农闲时,大家就投入到秧盘生产中。一条龙的农机生产服务,让农民尝到了机械化生产的甜头。 农机跨区作业 驰骋大江南北 合作社还加强同省内外专合组织、种粮大户的合作,利用各地季节差异互通有无,积极组织合作社和周边农机户进行跨区作业服务,积极组织机械化植保工作,促进统防统治工作。2017年,合作社为山西、陕西、广东、广西等省市提供跨区域作业服务上万亩。 每年春天,机手们驾驶着收割机一起奔向全国各地: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福建、广东……他们跟着季节跑,收了小麦收水稻,收了早稻收晚稻,足迹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绕着整个中国转了大半圈。(图为水稻育秧联合作业机正在进行摆盘育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