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将渣山变“宝山”
作者:王冰 文/图     来源:     日期:2018-02-27    

——记市政协常委、绵竹三佳公司总经理廖云元

图为廖云元在公司查看磷石膏生产线

 

磷化工产业是我市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磷化工产业发展的同时,副产物磷石膏也在我市堆积成山。如何破解这个世界性难题,减少磷石膏对环境的影响,并将其变废为宝?市政协常委、绵竹三佳公司总经理廖云元十余年来致力于磷石膏利用并取得可喜成绩,为我市综合利用磷石膏探索出一条可以借鉴复制之路。

绝地求生 发誓破解生存难题

三佳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主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磷化工企业。公司最早建在九龙镇境内,但由于生产磷酸氢钙产生的磷石膏不断堆放,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被要求搬离位于水源上游地带的九龙镇。2004年,三佳公司从九龙镇搬迁至新市工业园,为此公司花费数千万元。

“不解决磷石膏就没有生存之道!”公司搬迁后,总经理廖云元痛定思痛,于2005年将磷石膏综合利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并成立了磷石膏综合利用研发小组。

磷石膏的有效处理一直是业内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廖云元带领科研技术人员先后前往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成都建院等大专院校寻求合作和技术支持,同时又陆续前往周边各大小水泥厂进行市场调研,发誓一定要解决掉磷石膏这个阻碍公司发展的拦路虎。

变废为宝 磷石膏利用成效显著

在大专院校技术力量的帮助下,经过大量调研和相关技术论证,三佳公司利用自身研发力量,于2006年开发出水泥厂使用的磷石膏新产品“改性磷石膏”,可替代天然石膏矿作为水泥缓凝剂。产品出来后送给各水泥厂试用,最初,水泥厂怕这种用磷石膏生产出来的缓凝剂质量不过关都不愿意用,在廖云元的努力争取下,才勉强答应先免费试用看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觉得效果不错,产品渐渐被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认可,最终打开了市场。

2007年,廖云元投资2000万元正式上马30万吨的水泥缓凝剂项目,产品投入市场后迅速占领各大水泥厂,产品质量也得到广泛认可,当年就见到效益。2008年,5·12地震后省内各地开始灾后重建,随着水泥需求量大增,水泥缓凝剂需求量增势强劲,价格也不断上涨,廖云元除了新市厂区的磷石膏加工厂,又在九龙、安州区、什邡等地先后新建了磷石膏加工厂,企业运行良好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三佳公司成为磷石膏综合利用的最大受益者。而磷石膏产品的生产不仅将公司新产生的磷石膏消化处理,而且将原堆放的磷石膏也逐渐消化掉。至今该公司已累计消化磷石膏近千万吨,真正意义上使磷化工生产达到固废零排放。

转型升级 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随着灾后重建结束,“改性磷石膏”市场不断收窄,廖云元决定转型升级向建材石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不断开发磷石膏中、高端产品,形成产业链。经过技术改良和试生产,公司近几年陆续建起一套20万吨的建材用石膏粉、200万平方米的石膏砌块砖生产装置和3000万平方米的纸面石膏板生产装置并已全部投放市场,产品质量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下一步,公司还将开发磷石膏高端产品机喷砂浆、高强耐水石膏及建筑石膏,并拟投资建设100万吨级磷石膏绿色制造综合项目,项目建成后,企业预计每年可处理磷石膏350万吨。

每天,一车车灰黑色的磷石膏送进生产车间,经过一系列生产加工,变成一块块成型的石膏砌块或者一张张用于装饰的白色纸面石膏板。看着当年受人诟病的磷石膏变废为宝,廖云元欣慰不已。他说,磷石膏综合利用既是重大发展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作为一位政协委员和磷化工企业负责人,自己有责任去不断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促进磷化工行业健康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