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人大代表代敏
作者:王冰 文/图      来源:     日期:2018-01-19    

重拾绵竹历史文化记忆 增强绵竹人民文化自信

——访市人大代表代敏

 

“我们绵竹不仅山美水好,历史文化更是十分深厚,应该不断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繁荣艺术创作,重拾绵竹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作为来自文化战线的人大代表,代敏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着自己的一些思考与见解。

代敏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文旅名城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创新开展文化活动载体,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空间不断拓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一名文化战线的代表,她建议,我市在推动文旅名城建设中,应该进一步深入挖掘绵竹的地方历史文化,依托绵竹本土特色文化繁荣文艺创作,进一步做好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重拾绵竹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绵竹人民的文化自信。

代敏说,作为南轩祖茔的大柏林是我市最为重要的文物古迹,林中尚存抗金名将张浚的父母雍国公张咸和秦国夫人计氏墓,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倡议全国各地的张栻后裔每年清明节来绵竹祭拜扫墓。将其办成一个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的生动课堂。建议市上尽快规划落实保护范围,禁止乱搭乱建,并在园中重建南轩纪念堂、张氏宗祠、历代名人馆等配套建筑,让千年古迹大柏林重新辉煌起来。她表示,目前我市正在积极筹备“千年画乡·美丽绵竹”文艺演出,将在今年年画节的开幕式迎宾晚会上把《迎春图》搬上舞台。在今后的文化工作中,还将陆续创作蜀汉忠魂、大将真儒、贡茶飘香、盛唐贡酒等大型歌舞音乐作品,将与绵竹历史相关的人和事搬上舞台。

代敏建议,可以充分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院坝、南轩讲堂等平台和载体,深入挖掘绵竹地方历史文化,加大对张浚、张栻父子、诸葛父子、杨锐等历史名人和故事的宣传力度,整合年画文化、酒文化、南轩文化、忠孝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重拾绵竹的历史文化记忆,为绵竹建设和发展注入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