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中医医院医师谢文俊的“援非”历程
作者:刘菲
来源:
日期:2018-01-12
异国他乡,他用小银针播撒中医济世大情怀 ——记市中医医院医师谢文俊的“援非”历程
从电子地图上来看,绵竹到非洲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直线距离是1万公里。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市中医医院医师谢文俊作为援非医生远赴万里重洋,用小小银针铺洒中医济世的博大情怀,他精湛的针灸技术深受非洲民众的欢迎以及国际社会的称道。 主动请缨 苦练技能踏上援非征程 谢文俊是我市中医医院的一名优秀骨干中医师,2016年初,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缨远赴非洲莫桑比克开展援外医疗工作。在成都的集中培训期间,他怀着献身援非医疗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苦练葡萄牙语,学习当地的风俗礼仪,生存和体能技能训练……愣是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把完全听不懂的葡萄牙语学到了能够熟练运用的地步。 强化培训后,根据国家卫计委安排,谢文俊成为四川省援莫桑比克第21医疗队针灸专家,于2016年底跟随医疗队到达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执行为期2年的医疗卫生援建任务。 大医精诚 中医针灸俘获非洲“粉丝” 谢文俊工作的马普托中心医院是莫桑比克最大的公立医院,也是该国医疗技术水平最高的医院。作为一名中医医生,他的工作主要是采用中医针灸对当地的病人进行治疗。 莫桑比克和我国一样,颈、肩、腰、腿痛及各种关节炎都是十分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和疼痛虽不致命,但却会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不便,加上当地一直缺医少药,很多病人长时间得不到系统的治疗,病情不断加重,这让病人和当地医生都非常苦恼。 谢文俊到马普托中心医院后,运用自己扎实的医学功底和多年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开展中医针灸治疗。最开始的时候工作开展非常困难,很多病人第一次接受针灸治疗时都充满了质疑的眼光,尤其是看到一根细针刺进皮肤更是充满了恐惧,甚至退缩不敢接受治疗。遇到这种情况,谢文俊总是耐心解释,甚至亲自上阵当“模特”,自己给自己扎银针来消除患者的质疑和恐惧。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接受针灸治疗,很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他们开始惊呼“不可思议”,竖起大拇指惊叹中国针灸的神奇。谢文俊精湛的中医技术和“大医精诚”的仁心深受黑人朋友的喜爱,平均每天的接诊量达到100余人次,甚至有些患者用“中国的针灸真神”这个颇具仪式感的名字来称呼他。 “在莫桑比克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切实体会到了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谢文俊深有感触地说,不论条件如何艰苦,他始终秉承绵竹市中医医院“以人为本,仁心仁术”的服务理念,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以救死扶伤和解除当地患者疾苦为己任,充分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圆满完成援外任务。 三点一线 克服困难倾情“援非” 在很多人眼里,两年的“援非”生涯就像旅行,可以去领略不一样的异国风土人情,可以去欣赏国外的美景,可以去品味美味的他乡美食……然而,谢文俊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些都属于“想多了”。 “我们一般一周只出一次医院,出去都是集体行动,而且几乎都是去超市购买生活物资。”谢文俊说,莫桑比克贫富差距非常大,就业率低,治安环境较差,为了确保自身安全,“援非”人员平时一般都待在医院,谢文俊的生活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的“三点一线”,除了在诊室为非洲民众治病,传授当地医生针灸技术外,就是在食堂或者寝室。虽然条件相对艰苦,但最能让他感到快乐的就是把中国的针灸技术传授给当地的医生,让中医在莫桑比克绽放绚丽的光彩。 援外除了生活的枯燥外,对谢文俊而言最难以排解的就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在他出发后不久,年老体弱的母亲便因突发心脏病住院。幸好市中医医院成为了他的坚强后盾,医院领导看望慰问,同事代为照顾他的母亲,让他可以安下心来“援非”。在他援外的这一年多时间里,绵竹市中医医院院领导和同事们常常通过微信、QQ等与他进行联系,关心他在外的生活及工作情况,并全力为他个人及家庭解除后顾之忧,保证他全身心做好“援非”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