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作者: 何菲
来源:
日期:2017-11-06
本刊消息 11月2日,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前三季度我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问题和新困难。与上半年相比,三季度全市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总体保持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 据统计,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2.5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62.3亿元,增长10.5%。GDP增速保持高于全国增速,但受工业经济下滑影响,呈现出放缓态势。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6亿元,同比增长4.1%。大春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大春油料播种面积同比增长2.8%;生猪出栏33.4万头,同比增长0.8%,增速居德阳市第一名;肉类总产量达3.1万吨,同比增长0.1%。 工业生产增势减缓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东汽)同比增长7.6%,比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 分析减缓原因,一方面受相关政策影响,我市部分企业停产减产,工业产业结构逐渐进入调整期;另一方面在部分传统行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新增规上企业较少,上半年我市仅有伟云铝业一家企业入规,新增动力存在不足。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前三季度,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0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84.5亿元,同比增长20.0%;技改投资78.2亿元,同比增长31.1%;房地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52.4%。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我市投资总量居德阳市第3位,但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0.8个百分点。短板主要表现为:大项目完成投资少,缺乏有力支撑;新入库项目个数多,但规模小后续乏力等。 消费市场总体平稳 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3.9亿元,同比增长13.4%。 从消费结构看,前三季度,全市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0.1亿元,同比增长32.5%;零售业实现41.3亿元,同比增长5.6%;住宿业实现1.6亿元,同比增长21.9%;餐饮业实现10.9亿元,同比增长14%。 从消费市场看,城镇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53.1亿元,增长12.2%;乡村消费市场实现20.7亿元,增长12.9%,发展速度快于城镇市场。 金融存贷运行趋稳 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18.5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居德阳第1位,高于德阳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186.7亿元,同比增长9.0%;贷款余额127.0亿元,同比下降3.0%,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1-9月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0亿元,同比增长24.9%,高于德阳平均水平16.1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7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教育支出5.4亿元,增长10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亿元,增长29.1%;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及住房保障支出分别为2.0亿元、2.6亿元、2.7亿元和0.5亿元。近八成财政资金投向了民生领域,有力保障了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的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60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2元,同比增长9.2%。 “四季度要紧盯短板指标精准发力,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向好发展。”市统计局局长黄仲禄表示,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平稳,但应当看到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压力很大。下一步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经济工作中的各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着力推进新兴产业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入规入库力度,争取早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要紧盯短板指标,找准影响发展的根源问题,及时制定措施、精准发力,着力提升发展后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