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财政晒出五年成绩单民生投入累计达到30.2亿元
作者:张红     来源:     日期:2017-11-01    

本刊消息 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牢固树立科学管财理财、保民生促发展的主业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集中资源资金保障全市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实施,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式,促进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五年来,财政总收入呈震荡式上扬,年平均增长率为4.75%,财政总支出波动逐渐放缓,年平均增长率为2%。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2.77亿元,较2011年的9.95亿元同口径增长28.3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大跨步,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8.9亿元,较2011年的18.04亿元同口径增长60.2%。向上争取力度不断加大,2012至2016年期间累计争取上级补助60.7亿元,财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财政优先投向重点,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开支,不断加大对民生保障的投入力度,医疗卫生及社会就业保障资金的支出持续增涨,教育经费的投入也保持高位平稳态势,更多财政“蛋糕”分给民生。2012年至2016年,全市民生投入力度稳步提升,累计达到3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民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解决了群众现实困难和长远生计。

——五年来,不断加大科学理财和财政改革力度,十八大以来,市财政局完成了多项财政改革任务,省以下分税制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制度改革等任务全面完成。政府预决算实现全面公开,政府预算实现全口径编制,四本预算全部提交市人代会审查。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专项资金改革、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营改增”、资源税改革、PPP模式运用、政府购买服务不断深化。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基本建立。

——五年来,不断加大财政监督管理,千方百计优化环境。结合我市财政实际,制订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及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政策制订、公共关系、机关运转、法律风险、岗位利益冲突、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制度进行完善,逐步实现制度建设全覆盖。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多项监督检查工作,覆盖预算监督、会计监督等多个方面,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严明了财经纪律,促进了党风廉政等相关工作。自十八大以来,市财政局制订修改首问责任制度,修改完善机关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政务服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