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合作
作者:王平 文/图     来源:     日期:2017-10-18    

合作谋求新发展 调整结构促增收

本刊消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境内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增多,其中从事粮食生产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占了极大比例,这些合作社的田地年生产稻谷20万吨左右。这些稻谷要在一个月左右收割完毕,仓储、销售的问题逐渐显露。

而以前这些稻谷是一家一户在收打,农户分散存储,矛盾并不突出。现在这些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户的土地后,从事粮食生产的种植合作社所生产稻谷、小麦的烘干、存储和销售等问题便应运而生。

今年秋季,市供销社会同市粮食局联合搭建平台,让粮食局所辖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与市供销社所服务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一方有空仓,另一方有粮食需要存储,达到合作双方共赢,继而稳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日前,记者在新市省级粮食直属储备库看到,仓库里装了很多稻谷,该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粮站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为深化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找到一条新路子。他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方式有两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以租赁仓库的方式寄存粮食,也可直接把粮食卖给粮食收储企业。“因为粮食收储企业有很好的粮食销售、转运渠道。”该负责人说。

绵竹华瑞种植合作社的廖华斌说,到今年,他所在的合作社已经在孝德的三个村流转农户的土地3200亩,自己在孝德镇场镇附近租赁了一家企业的旧厂房改造为粮食烘干线,但是这3200亩土地所种植的水稻总产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除了眼下销售一部分外,其余的稻谷可寄存或卖给粮食收储企业,解决了合作社粮食储存和销售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目前我市有5家粮食收储企业,也就是原来的乡镇粮站和国有粮食储备库,有100个空仓可利用,这100个仓库可存放粮食7万吨左右。发挥好这些仓库的作用,既可以让这些种植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也发挥了粮食企业在粮食收储、销售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也为积极探索粮食系统的供给侧改革做出了有益探索。

市供销社副主任任勇表示,现在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在粮食收割季节,当季产的粮食一般卖不起价,“通过仓储后,粮食价格一般会上扬。”

任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农户3口人,按种植3亩田计算,每亩产稻谷500公斤,如果遇到阴雨天气,稻谷收打后,农户会急忙抛售。加入合作社,可以将粮食寄存到粮站,还有二次分红,预计每斤粮食的利润可增加0.1元,这样每家农户仅稻谷一项,预计年增加300元左右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