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大假,你的钱花去哪儿了?
作者:周韵
来源:
日期:2017-10-12
——对我市居民国庆消费情况的调查 那么国庆大假,市民的钱究竟花去哪儿了?记者调查的数据显示,假期间的消费,60后多花在应酬和送礼上,70后消费多以老人小孩为主,80后多花在旅游上,而90后则花在玩乐美食方面。 90后:玩乐美食成大假主要开支 晒景点、晒电影票、晒地方特色、晒美食大餐……国庆大假期间,90后的朋友圈犹如一场摄影大赛,吸引着好友的关注。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年轻人不再窝在家中,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过节。 家住金陵月亮湾23岁的彭璐是个标准的上班族,今年是她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和大部分90后一样,此次大假她选择近郊旅游以及品尝美食。在她看来,辛苦大半年,和朋友出去玩玩也能彻底地放松一下自己。 “我刚参加工作,也没有成家,基本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所以国庆的花费相对简单,就是和朋友聚餐、看电影花了一些钱。”打开她的国庆账单,项目很简单,主要就是车票和吃住行的费用。彭璐告诉记者,10月1日她和好友去了重庆,玩了两三天,花费1000元,购物200元,回家后时不时和朋友出去看电影、吃美食花费300元,总共1500元。除去这些花费,彭璐在国庆大假里其他的开销都基本为零,“父母还没退休,往家里拿钱他们也不要,反而还会给我钱,所以国庆的花费基本都是围绕自己。” 90后小周在城东新区上班,说起自己国庆消费,她表示,主要用在和朋友吃吃喝喝、看电影、唱K上面。“一顿饭50—150元左右,8天时间有一半都在外面吃,加上看电影唱歌,消费还是挺大的。”小周表示,自己是个好吃嘴,放大假就喜欢品尝各家美食。她列出了自己的账单:吃饭500+看电影200+唱歌200+喝咖啡100,总共花费1000元。 80后:旅游出行占消费的90% “现代人的消费观念都在变化,与其把钱花在礼尚往来的请客吃饭上,不如到外面旅游悠闲清静,自己也过得开心。”家住桂园路的85后刘丹今年28岁,此次国庆大假她选择了和丈夫一起出境旅游。 刘丹去年成家,目前还没有小孩,生活压力较小。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上班根本没有时间出去玩,一年难得放一次大假,因此选择国庆和老公去泰国旅游,过甜蜜的二人世界。她理出了一份自己国庆大假旅游消费账单,2人机票4000元左右,吃住行2500元,娱乐1500元,购物2000元,总共花费10000元。“我们去的苏梅岛,玩了6天,总体来说是一次不错的旅行。”刘丹表示,因为是自由行,所以花费成本相对报团要略高一些,但最重要的是玩得开心自由。 同是80后的李建则选择和朋友一起自驾游。“三个家庭一起,带上老婆小孩,走走停停看风景也很惬意。”李建告诉记者,他平时喜欢自驾游,经常在网上组队一起出远门。此次旅游他带上家人去了稻城亚丁,9月30日中午出发,10月6日回到绵竹。路线从成都—雅安—康定—新都桥—雅江—稻城—香格里拉,共玩了6天,一个家庭消费5000元左右。“主要花费还是吃住行,住宿1500元、燃油1000元、吃费1500元、项目体验和购物1000元。”李健表示,虽然自驾游比较累,但见识了美丽的稻城风光也算值得。 70后:钱主要用在老人和孩子身上 对比起来,家住铜锣湾42岁的朱晓在国庆期间账单要简单许多,主要都是围绕家庭。“现在我们这个年龄段,主要还是以陪伴家人为主。”国庆大假8天,朱晓和老公开车带上父母儿子一起去了趟泸沽湖旅游,玩了4天。她算了一下账,外出期间,吃住2000元、燃油1000元、项目体验1000元、给亲戚带礼物1000元,总共花费将近5000元。 朱晓告诉记者,他们从9月30日下午出发,10月4日晚上回来过中秋,除了旅游消费,晚上请亲人吃饭又花费1000元,现在孩子上高中,国庆节报了补习班1000元,购买衣服鞋子1000元,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小账单,整个大假花费差不多1万元左右。 “过节主要是采购食材和购买衣物,我和丈夫可以将就一下,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却不能马虎。过节就是为了让他们高兴。”家住广济场镇的王欢扳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下,国庆第一天,自己和丈夫一大早出门,在菜市场上将调料、肉类、水果和时令蔬菜全部备齐,花费300元左右。 下午,两人又去了超市和服装店,给双方的父母购买中秋礼物。“礼品盒2个400元+4瓶酒400元+核桃100元,给孩子以及老公买了衣服鞋子共1000元,总共消费2500元左右。”王欢笑着说,虽然自家过节不像城里人带着家人四处旅游,但总归得让他们开心。 60后:送礼应酬占据花费的一大半 国庆长假,婚礼扎堆,接连的结婚请柬让我市不少60后直呼钱包“伤不起”。“整个假期就是不停奔赴朋友和亲戚的婚礼。”家住汉旺新城的杨艳今年48岁,相对于年轻人,她的花费项目就要复杂得多。杨女士告诉记者,从10月1日开始,她连着参加了4场婚礼,一两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都是关系不错的亲戚朋友子女结婚,不仅婚礼要参加,礼钱更不能少。”杨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普通朋友子女结婚红包600-800元,关系好的亲戚1200-1600元,这个假期她光是送礼就花了将近4000元。“除了结婚送礼,中秋购物也是一笔不小的消费。”杨女士表示,给父母买礼盒买酒水,包中秋红包,平时家里来客买菜,至少得花1500元,过节就是花钱。 “现在国庆节参加婚礼好像已经成了必备项目。”同是60后的李凤手里同样记了一本账,“参加婚礼2000元,给父母500元,月饼核桃300元,请客吃饭500元。”李凤表示,这些都只是比较大笔的花费,一些细小的支出都没有算。 记者分析:中年人消费以家庭为主 年轻人则更重视玩乐 从记者的抽样调查情况分析,60、70年代的人群虽然传统顾家,但消费金额却最高,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平均消费在6000元左右,给双方老人购买礼物、带家人出游以及送情、走亲访友成为开支的重点,基本占到总支出的二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各种聚会、应酬的开支,占到剩余部分的一半以上。而80、90年代的人群消费观念表现截然不同,大多会采取全家出游等方式度过国庆假期。最大的开支基本是旅游费用和购物,国内一周游的基本费用人均在3000—5000元左右,相比长辈们,他们的花费单一、支出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