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孝德中学教师徐世英
作者:张娟 文/图
来源:
日期:2017-09-12
化作春泥更护花
◆满怀爱心 德高为范 9月7日,记者来到孝德中学,见到了徐世英老师,她正神采飞扬地给学生上语文课。“教育是个慢功夫,我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以萤烛之光做点贡献。”徐世英说,从教以来,她一直任教语文课,并担任班主任工作,要求学生做到的,她会首先做到,言传身教。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在管理班级琐碎繁冗的工作中,徐世英不仅是班主任,更是一名“家长”。学生李胜伟产生厌学心理,她及时家访,沟通谈心,最终李胜伟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绵竹中学;幼年丧父的辛可家庭贫困,思想负担重,她想方设法在物质上和学习上给予帮助,使辛可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从孤儿院被领养的民露琴胆小孤僻,她细心照顾,关注其心理健康,让民露琴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在徐世英看来,农村孩子不同于城里孩子,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与肯定,也许老师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改变他们的一生。徐世英说,在她的心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只要她不放弃,就一定会看到奇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年来,徐世英把学科教育与道德生成有机结合,努力完成“人的教育”的创新。她所带的班级凝聚力强,在各阶段性学习考试中多科成绩领先。所教的学生积极阳光,社会责任感强,多才多艺,在各类比赛中成绩突出。 ◆钻研业务 学高为师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停留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在教好学生的同时,徐世英还热心教改,善于总结反思,并结合老教师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中,她撰写的《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德育渗透》、《盘“活”语文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等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她还挤出时间投身教育科研,担任了学校省级课题《语文阅读学习中对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主研工作和省级课题《德孝思想引领下学校德育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协研工作,成为孝德中学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 面对多元文化和社会对教育的冲击,徐世英注重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了活泼有趣的教学风格。因为她课讲得好、讲得透,学生爱听爱学。近5年来,她所教班级在全市统考中均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在担任备课组长期间,徐世英任劳任怨,积极肯干,带领全组多次夺得市统考好成绩,得到了上级的肯定。2012年、2014年,她代表学校在绵竹市初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分别荣获语文学科三等奖和二等奖。由她承担的校级示范课,多次被市、县兄弟学校作为校际交流课和观摩课。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20年的从教生涯,徐世英用真情浇灌一朵朵希望之花,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誓言,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