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正伟:坚守初心 创业路上不停歇
作者:王虹 文/图
来源:
日期:2017-07-24
7月,艳阳高照。玉泉镇曙光村的赖正伟站在田间,望着绿油油的水稻满心欢喜,“今年水稻长势喜人,等到秋天,会有一个好收成!”80后的赖正伟是土生土长的玉泉人,退伍后的他全力投入种植行业,成为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种植大户。 找工作碰壁 看好农业种植前景 2012年12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兵12年的赖正伟从部队退伍。退伍后,赖正伟开始了自己的找工作之路。在部队,做过事务长的他学得一手好厨艺并取得了二级厨师资格证,原本想去成都当厨师,没想到部队上考取的厨师资格证在地方根本不管用,要想从事这个行业还得重新学习考证,而且学徒期间只有一千多元的工资,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家庭的生活。随后,赖正伟又多次前往绵竹、德阳、成都等地找工作,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如愿。 迷茫中的赖正伟随后跟着岳父学起了耕田机操作,学成后买了台耕田机走村串户为村民耕田。善于思考的他从国家对现代农业的重视和加大投入中嗅到商机,同时,他看见大量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无人种田,他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将来大有可为。 “当时一方面看好农业种植前景,另一方面寻思着可以就近照顾家庭。”说干就干,赖正伟就此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克服重重困难 逐渐实现规模化种植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个在部队长期从事后勤工作的人突然转行搞农业,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谈起当初面临的困难,赖正伟记忆犹新。刚开始,要支付村民的土地流转费,再加上购买种子、化肥以及购买农机等各种费用需要50多万元,赖正伟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和退伍安置费也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资金难题,赖正伟通过向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基本完成了初步投入。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赖正伟不得不面临着又一个实际问题——用工困难。由于村上的年轻人基本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很难找到合适的务工人员。赖正伟告诉记者,因为担心雇佣老人干活的安全问题,刚开始,粮食种植过程中的抢收抢种、机械操作、灌溉农田、病虫害防治、化肥撒播……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去做,忙的时候他常常是一天三顿饭都在田地里吃。 为了尽快掌握种植技术,赖正伟买来大量书籍,一有空闲就认真看书学习,他还先后多次去外地学习考察。为保证粮食产量及质量,赖正伟还引进先进技术,找相关专家请教。尽管借助先进的网络和专业书籍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在实际种植中还是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好在市农业局和镇农技站的专家经常到田间地头,为他现场讲授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了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赖正伟的劲头更大了,承包的土地也从最初的70余亩发展到如今的200余亩。 牵头成立合作社 带动乡亲共同发展 为了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扩大种植规模,2015年,赖正伟牵头成立了绵竹市一起种植专业合作社。他通过农经复合模式,投入资金100万元,流转土地900余亩,辐射带动农户350多户进行规模化种植,不仅提高了农村土地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周边剩余劳动力的务工问题。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赖正伟笑言:“我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我觉得成功从来没有秘诀,只有坚持。”他很感谢部队生涯磨练出自己坚强果敢的性格,以及不轻言放弃的品质,让他在创业的征途上坚守初心永不停歇。 下一步,赖正伟将发展多元化的种植,通过努力带动更多乡亲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