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吃货” 三位90后创业送外卖
作者:周韵 文/图      来源:     日期:2017-07-06    

 

  “送外卖也有可能‘送’出名堂,‘送’出巨额财富,‘送’出高附加值,我们只想通过努力让自己离梦想近一点。”家住汉旺镇的23岁小伙张伟说起他和两个朋友的创业故事,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他们三个都是90后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创业,加盟“饿了么”外卖,并以更好、更快、更高的服务标准赢得了不少忠实用户。

  ◆梦想点燃创业激情

  身穿印有“饿了么”字样的马甲、手指上磨起大大小小的茧……中午12点,张伟坐在办公室内,不停地按照手机中的订单将菜品分类。门外的摩托车已经发动,他派好单后,外卖小哥便赶紧取货出门。

  “创业是一件让人热血沸腾的事,能使我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张伟是一个随性而有商业头脑的人。2016年6月,他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绵竹,抱着学习的态度,他到美团外卖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6年10月初,绵竹“饿了么”外卖代理商决定转让代理权,张伟得知消息后颇为心动。“这个行业发展前景良好,你做运营,我做市场,他做管理,咱们三人一起合伙创业?”张伟的提议,让叶国庆和王开强为之一振,三人决定拼一下,家长也非常支持并给予了部分资金帮助。

  2016年10月24日,由他们接手后的“饿了么”外卖正式开始送餐,而第一天只有几十单的业务。“之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合作的商家少,使用的用户也少,让人挺着急的。”张伟说,创业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开业第一个月,从早上七点到次日凌晨一两点,他们几乎没有休息过。

  ◆夹缝中力求生存

  万事开头难。因为市场竞争压力大,“饿了么”外卖曾一度陷入困境。面对用户少,商家少,张伟他们只能马不停蹄地跑出去同商家谈合作,但常常吃“闭门羹”。“最心酸的还是商家不相信我们。”他称,有一次与一位商家交流,对方表示只跟美团外卖合作,并称“饿了么”名气小,用户少,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面对商家的拒绝,张伟百折不回挠。“隔三差五去餐厅吃饭,自然而然混成熟客。”张伟说,他每周都要去同一家餐厅至少两次,向餐厅老板介绍网站推出的各种活动。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家餐厅谈了近两个月时间最后才合作,如今,他们每月能为该餐厅带来上万元的订单。

  张伟说,根据三个人的不同性格和优势,他们合作之初就明确了各自职责,叶国庆主抓运营,王开强负责公司的管理,他自己则负责开拓市场,比如去餐厅推广、邀请商家合作、设计最短的配送路线等,大家配合十分默契。

  依靠年轻人不服输的个性,通过三个人的齐心协力,“饿了么”如今在绵竹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不少商家主动找上了门,业务从过去一天不到100单到如今每天300多单,合作商家也从不到100户增加到近300户。

  ◆诚信经营赢得市场

  “要真正打开绵竹的市场,必须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解决问题。”张伟称,送外卖最重要的是客户的服务体验,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一要快,二要卫生。于是,三人决定从内部抓起,制定了30分钟送达制度,要求外卖小哥必须在30分钟内将快餐送到客户手里。食品安全卫生方面,他们每天会给外卖箱消毒,外卖小哥每天都要换洗衣物并持有健康证。

  “我们必须将顾客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有一次,“饿了么”外卖网站系统出了问题,外卖小哥无法获取用户订单信息。为了避免耽误客户用餐时间,张伟先是查到对方电话,然后挨着打电话道歉,并表示如果时间延误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外卖小哥的态度也很重要。”张伟称,每次送餐时,他们的外卖小哥会主动帮客人带垃圾下楼,帮客人买需要的东西,细小的举动让客户感觉很暖心。

  谈到未来,张伟称,他希望能开拓更大的外卖市场,将服务做得更贴心。(图为创业者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