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官文:大山深处采药人
作者:刘菲 文/图
来源:
日期:2017-04-18
4月13日清晨,天刚刚亮,雾气还未散去,清平镇盐井村3组、年过七旬的胡官文就背着背篓,拿着镰刀,向大山出发了。清明前后是采药的最佳季节,几十年来,胡官文采药几乎走遍了清平周围的几座大山,现在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还是坚持在近山地区采药。 靠山吃山 依靠采药也能补贴部分家用 清平镇四面环山,山中生长着各种中草药,其中不乏名贵的中药材,不少山民闲暇之余便上山挖采,由此还能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补贴家用。 清晨6点,棋盘村1组40多岁的王文琼也背着背篓,带着干粮向大山出发。这个季节是挖采虫蒌(一种中药材)最好的季节,她必须得早点出发,才有希望挖采到这一名贵药材。相对王文琼而言,已年过七旬的胡官文身体已经没那么硬朗了,对于他来说,上深山采药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他只能在近山挖采一些草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据胡官文回忆,有些草药在市面上还是能卖个好价钱,前几年他挖采的“大渡河”、“贝母”、“虫蒌”等草药,能卖好几十块钱一斤,这笔还算可观的收入能补贴一些家用。 不过胡官文说,采药也是一种行当,也有行规,每一种草药他们都不会全部挖采完,总得留下一些细小的苗。“看到有种子就埋在地下,来年才能继续挖采。”遇上挖回来的草药还太小,卖不上好价钱,他就会移栽到自己开垦出的几分药地里,精心养护,繁殖出更多的草药,待长得更好一些时再挖出来卖掉。 能识别几十种草药 最危险的时候悬崖上挖采 “山上根本就没路,有时候连衣服都被挂得稀烂。”胡官文说,他10多岁就开始上山采挖草药,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每次都是两三个人结伴而行。他们进山的装备都很简单,一个背篓,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条结实的绳索,还有一些干粮。镰刀可以砍柴生火,也能披荆斩棘开辟道路;一些名贵的草药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绳索是采药人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 “以前条件差,都披蓑衣,现在有筒靴、雨衣,方便多了。”生活在变,不变的是他们采药人对大山的依赖。“直到现在,有点小感冒还是愿意自己在附近采点草药治疗,只是吃多了西药,中草药的疗效似乎不如以前那么好了。”胡官文说。 除了道路的危险,山里还常常遇到各种危险的动物。“其实野生动物都还好,只要你不攻击它,它就不会攻击你。”胡官文最怕的是遇到蚂蝗、草蛇这一类的环节动物。“草蛇会钻进鼻孔,必须到医院才能取出。蚂蟥就更麻烦了,它蛰你时没有感觉,只有看到身上流血了才知道钻蚂蟥了。”一路上,胡官文不断提醒记者注意脚下,他说现在还好,山民进山都会带些高锰酸钾以防被蚂蟥蛰咬,以前他就只有抽着叶子烟熏走身边的蚊虫。 “这个草可以拿来炖肉,很清火;这个草可以治疗头晕,我去年采了一些,连叶子都卖掉了……”上山的路上,见到有草药,胡官文就停下来为我们介绍。他能识别30多种草药,熟知它们的分布区域,并知道它们的功效以及服用方法。 不过胡官文说,越是名贵的草药,大多都长在少有路的地方,挖采起来难度也大。在他的记忆里,最危险的是去悬崖边挖采一种名为“大黄”的中药。“那个要带上麻绳,一头栓在树上,一头栓在我自己腰上,爬到悬崖边上才采得到。”如今,他岁数大了,也不敢再冒这个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