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金:一根小甘蔗撬动致富路
作者:申梨 文/图      来源:     日期:2017-02-24    

 

  眼下正是甘蔗收割时节。近日,记者走进拱星镇红旗村黄永金的甘蔗基地,满眼望去,一片片甘蔗叶随风摆动,一根根脆皮红果甘蔗长势良好,十分诱人。黄永金一家正争分夺秒在地里砍收甘蔗,甘蔗地里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从“门外汉”变身“甘蔗哥”

  “甘蔗叶先不要剥掉,可以保护甘蔗的水分不流失,甘蔗根部不要砍太深,根留着还大有用处。”在甘蔗地里,黄永金正在教年轻的外甥该如何砍收甘蔗,其专业程度根本不像是种植“新手”。

  今年63岁的黄永金,是拱星镇红旗村的种蔗致富能手。2015年以前黄永金全家仅耕种4亩责任田,以种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为主,年收入不超过5000元。2015年底,黄永金瞄准了市场潜力巨大的甘蔗种植产业。甘蔗种植关键靠土质,他特意带了一些土去成都做了土质鉴定,鉴定结果是村里的土壤非常适合栽种甘蔗。黄永金便立即在村上流转了26亩土地,并从台湾引进了脆皮红果优质甘蔗品种,还聘请了技术人员来传授技术。就这样,黄永金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启了红红火火的甘蔗种植事业。

     克服重重困难走上甘蔗致富路

  甘蔗不同于其他的水果种植,甘蔗喜光,又常常需要靠水养着。因此,种植之路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二十多亩甘蔗地里的农活对于一个新手而言,并不轻松。

  “甘蔗要比水稻娇贵许多,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很大损失,特别是在生长期,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黄永金坦言,去年7月中旬,原本地里的甘蔗长势喜人,可连续几场大雨后,甘蔗出现大面积枯萎现象,缺乏经验的他一直找不出原因很是焦急:难道投入的二十多万资金和一年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

  后来,黄永金通过多方查找资料,咨询专家,终于发现症结所在,原来是初期治虫不及时,导致大量虫子钻进甘蔗芯里,从外观上很难察觉到。考虑到打药会影响甘蔗品质,黄永金和妻子只得一根一根剥开甘蔗叶检查,有枯萎现象的甘蔗立即砍掉,并对根部重新进行施肥,助其新生,才将损失降到了最低。经过一年的精耕细作和科学管理,如今,黄永金家的甘蔗销量每天达到3吨左右,已经实现销售收入近二十万元,每亩地的收益达到了万元以上。

  “我家的脆皮红果甘蔗,具有蔗肉松脆、口感清爽、汁多味甜的特点,这在当地是独一无二的……”初尝甜头的黄永金种植积极性高涨,今年,他从外地引进了新品种水果甘蔗,准备扩大种植规模。走上致富路的黄永金不忘带动周围村民一起种甘蔗,他常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给周围村民提供甘蔗苗。他表示,要让甘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