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大学生黄伟: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作者:王平 文/图
来源:
日期:2017-02-13
2月8日,孝德镇金星村9组一片嫩绿的麦田边,种粮大户黄伟和市农业局现代农业科研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付书明正在查看麦苗生长情况。随后,他们又分别前往附近不同的田块查看了麦苗的长势。 “你这个田块麦苗偏黄和植株稀疏的地方,可适当补充点尿素,以促进增加田间基本苗”。 “我今年还要扩大发展稻—鸭共生的生态农业试验面积”。鸭子的嘴巴会把田埂戳烂,请你帮我看下哪些田块更适合。 “你要选择适合管理的田块,田边要加围栏,田埂要采取硬化措施,或者用红砖、砌块把田埂硬化了。” …… 两人一边查看,一边在田间交流道。 听取专家建议 创业从农业起步 今年34岁的大学生黄伟已返乡从事农业生产整整4年。毕业于成都大学财经专业的他,先后外出工作了几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4年前,当时返乡打算创业的黄伟找到绵竹农业局的技术专家付书明,请教从事什么产业较好时,付书明建议黄伟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业。 在大学读书和外出打工期间,黄伟始终关注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关政策。经过考察和论证,2013年,黄伟从孝德镇金星村9组家里附近的农户流转土地100亩,用于种植水稻和小麦。 在自身的努力和农业专家的指导下,黄伟粮食生产获得成功。 创新种植模式 走优质高效绿色之路 “农业生产要走优质、高效、绿色之路”黄伟说。 2016年他流转土地面积增加到600多亩。去年9月底,水稻收割后,他在其中100亩田里及时播种了生育期长的优质专用品种小麦。他说,这样一来稻草既能及时还田,还能免去移动稻草增加的人工成本,并且还能比10月下旬栽种普通小麦节约一笔清除杂草带来的打药费用。 从当天付书明诊断该品种长势来看,去年黄伟播种的这些专用小麦苗情良好。 前几天,中央公布了2017年一号文件,黄伟及时从媒体上了解到具体内容。他相信,随着中央对农业政策的倾斜和扶持力度的加大,今后种粮大户将会对继续种田、种好田,生产绿色农产品更有信心。 去年,黄伟试验了6亩田“稻—鸭共生”种植模式。他说这种方式利用鸭子吃虫,鸭粪种稻,同时由于鸭子在田间活动,田块中不容易滋生杂草,可以实现种水稻不施农药和化肥的目标,从而生产出绿色有机食品。 黄伟告诉记者,他计划今年将稻—鸭共生模式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以进一步积累经验,便于今后他在所有流转土地都推行这种种植模式。有中央政策的支持,有农业专家的指导,黄伟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充满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