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食品监管难 市民购买需谨慎
作者:申梨 张娟
来源:
日期:2016-12-19
本刊消息 纯手工、独家秘制、真材实料有保证……如今很多自制食品广告纷纷出现在网络上和微信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于购买这类自制食品。但网购的自制食品安全有保障吗?记者采访发现,这些美味虽然满足了消费者舌尖上的享受,但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自制食品网络受追捧 家住齐天镇圣新村的皮小丽是位“网购达人”。她平时喜欢旅游,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品尝当地的美食,回来后如果还想吃就会在网上购买。自从今年国庆节去武汉旅游时吃了几次热干面,她便对武汉的热干面念念不忘。 “我试着在网上搜了搜,居然被我找到了,店主说是父亲亲手制作的,我看评价还不错,就先买了两包尝尝。”皮小丽兴奋地说,虽然价格比武汉贵很多,但确实好吃,在确认食品质量可靠以后,皮小姐又一次性购买了4包。 像皮小丽一样,因为怀念某样食物,而在网上变着法儿寻找的大有人在。12月14日,记者在某购物网站上搜索关键词“自制食品”,结果搜索到上万件宝贝,这些自制食品包括糕点、腌菜、地瓜干以及全国各地的多种风味小吃,其中就包括皮小姐买的热干面,成交量已高达两千多单。 网购自制食品质量堪忧 日前,家住安顺路某宿舍的申女士十分想念家乡的曲米鱼。为了尝鲜,申女士便在网上搜索,看到卖家拍摄的自制曲米鱼实物图很是诱人,感觉很新鲜,于是立即下了单。当时卖家信誓旦旦表示,农家曲米鱼是自家秘制、绿色健康,没有任何添加剂。 在翘首期盼中,申女士收到快递送来的曲米鱼。打开包装后,申女士的好心情顿时全无,撕开真空包装,把曲米鱼倒入盘中发现,中间部位的曲米鱼已经起了霉斑。申女士立即与卖家联系要求退货,但对方却以无法证明为由拒绝退货。申女士为此咨询工商部门,但最终由于商家为异地而维权失败。 监管部门:理性对待谨慎购买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这些所谓的自制食品大多属异地,均来自一些家庭作坊和小食品厂,质量监管由卖家所在地的工商等部门负责,其销售的食品进货、储存渠道均不在有效的监管范围之内。遇到类似投诉,由于多为异地,市民很难实现维权。因此,为了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建议消费者面对网购自制食品时要理性对待,谨慎购买,应从合法的渠道购买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