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绵竹市爱之援义工协会绿叶志愿者
作者:周韵      来源:     日期:2016-12-06    

  为爱行走的公益者
  ——记绵竹市爱之援义工协会绿叶志愿者


  “或许公益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也少不了质疑与冷眼,但只要能够给予需要的人帮助,即使面临窘境那又如何?在我心里,真正的成长就是从愿意付出开始……”这是我市爱之援义工协会绿叶分队负责人刘廷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一段话,借此勉励自己和绿叶分队的“家人们”在公益道路上继续前行,为那些贫苦或不幸的人们送去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搭建平台聚起爱心团队

  最初接触到绿叶分队的志愿者们,他们正忙着为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整理衣物。面对记者的追问,几人说说笑笑,显得十分热情。做公益的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特别是经历过“5·12”大地震,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后,刘廷希望通过捐赠旧衣物的方式来感恩,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其中。

  公益这事不能拖,有了想法就立即行动。2015年1月1日,刘廷成立了“5·12绿叶志愿者协会”,并邀请身边朋友、同学一起加入,帮助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老人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近两年来,他们在德阳范围内设立46个旧衣物投放箱,已累计向山区困难群众送去上万件衣物。今年6月,由于多种原因,刘廷创办的“5·12绿叶志愿者协会”加入我市爱之援协会成为绿叶小分队。不过在志愿者们看来,只要做公益,在哪里都行。

  翻山越岭也要行动

  今年10月,位于老北川禹里镇海拔2000米以上的小山村里已有丝丝寒意。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绿叶分队的志愿者刘廷和胡佳磊正手提肩扛地艰难行走,虽然泥泞的道路弄脏了鞋袜,但他们却毫不在意。见到村里的老人收到衣物后个个喜笑颜开,连连道谢,奔波了几个小时的两人终于坐下来歇歇。

  9月初,刘廷在网上看到该村的求助信息。由于地处大山,家境贫困,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急需御寒衣物,为此,绿叶分队的志愿者们一起到山里了解情况,然后建立详细的台账,并为他们清理、收集合适的衣物。

  “当地的老百姓非常热情,再艰难我也要将衣物亲自送到他们手上。”胡佳磊告诉记者,去村里了解情况时,村民陈大娘特意拿出了山腊肉招待他们,不时嘱咐两人要注意安全,并表示希望能再见到他们。10月前往当地送衣服时,胡佳磊和刘廷特意带上了小摩托,不顾山路崎岖,专门骑车为陈大娘送去了丰富的防寒物资。看见陈大娘开心的笑脸,胡佳磊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面对质疑依然前行

  虽然衣物都是爱心人士捐赠,但车费油费过路费,清洁、整理衣服所需要的工具,购买的爱心物品,都得自己掏钱。绿叶分队的志愿者大多都是普通工人,尽管他们并不富裕,但依然倾其所能,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得好好赚钱,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这是志愿者杨三华藏在心里的话。

  做公益,有时还要面临质疑。2015年5月,为了给山区的留守老人和孩子送去衣物和图书,杨三华和志愿者们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居民家中收取物品。然而,到了小区楼下时,总有市民担心他们将衣物和图书变卖,自己谋利。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杨三华和队友们总会耐心解释。即使遭到质疑,也依然没有阻挡他们做公益的脚步。

  因为感动一直坚持

  在谈到两年志愿者活动中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时,志愿者陈三三回忆,2015年10月,德阳一名支教老师向他们发起求助,希望能为泸州叙永县红桥小学的留守孩子们送去一些衣物和图书。

  了解到孩子们身高、体重、班级等信息后,陈三三和志愿者们开始收集、消毒、分类旧衣服,并将募集到的旧玩具进行了修理。随后,几人开车将东西送到红桥小学,收到衣服和玩具的小朋友特别开心,拉着他们的手说着感谢的话,并邀请他们一起做游戏。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听到贴心的话语,陈三三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两年中,绿叶分队的志愿者们为公益活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牺牲了很多业余时间,对此,他们乐此不疲。在谈到以后的打算时,刘廷告诉记者,他还将继续前行,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群。(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