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玲:让梦想之花在乡村田园绽放
作者: 王平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8-31    

图为汪玲(右一)和员工一起查看石榴的长势

 

  创办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水果、开办田园咖啡屋、带领当地群众从事第三产业……25岁的汪玲在富新镇文永村12组大力发展“种植业+乡村旅游”项目,让这个没有旅游资源的乡村人气兴旺。

  从种植业迈向“种植业+乡村旅游”

  今年25岁的汪玲,4年前毕业于景观园林设计专业,曾在绵竹一家设计公司工作。后来她辞职回家,在父母的支持下从事种植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汪玲说自己做这一切理由很简单,“想做点实事,也想为当地老百姓做点事情。”

  在汪玲眼里,绵竹的旅游发展空间很大,因此她一回到农村就进行土地流转,然后种果树,之后又成立合作社,带动当地的一些村民致富。“现在他们每年每亩地能增收1万元。”

  刚成立合作社那会儿,因为没有技术,汪玲带着比她年长十几岁甚至几十岁的村民到德阳的其它合作社学习。“第一年的时候,我随时都在外边跑。”汪玲说。

  2013年,果园里的水果熟了,汪玲为了打开销路,充分利用起家里开农家乐的优势,只要有客人来吃饭,就免费送上水果品尝,同时她还走上街头寻找水果店,推销自家种的水果。

  在创业的路上,汪玲不仅当过销售员,还是送货员。“许多客户都喊送到家里或者公司。”汪玲说,为了把水果卖出去,她只好按照客户的要求挨着送货上门,最远一次她把水果免费送到黄许镇。同时,汪玲还是一名采购员,每天早上开着小货车往返市区与家里,添置材料,有时要跑好几趟。

  2015年11月,汪玲在离她家农家乐不远的地方建起了咖啡屋,又向她心中的蓝图迈进了一步。

  发挥乡村旅游优势 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当初几十亩水果有所收获,增加了汪玲继续干下去的信心。后来,她流转的土地面积增加到150亩,种植了西瓜、草莓、蓝莓、树莓、无花果、石榴等10多种水果,确保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上市销售,供游人前来采摘。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她发起成立了福满园种植合作社,并引导周边农户参与。她将流转来的150亩土地,以一小块为单位,每个单元由一名业主负责,现在有7位业主参与特色水果种植。文永村12组的张启福在该合作社流转土地15亩种植蓝莓、优质葡萄,年收入20多万元。

  目前,田园烧烤、亲子娱乐、农事体验以及引进的卡丁车等项目已经先后运营。如今,文永村人气旺盛,当地农户的增收渠道在汪玲的带动下也增加了不少。邻居张启玉购置手工凉粉设备,开设手工作坊,让游人在这里品尝特色小吃,还购买了民族服饰,酿造青稞酒和马杂酒,供游人体验和品尝。

  近两个月,每到周末的晚上,周边村民都会前往汪玲家的小广场,在篝火旁边跳起欢乐的锅庄。同时,欣赏当地群众或者外来者参加的文艺演出。

  当谈到自己未来的规划时,汪玲更是滔滔不绝。她说,她要建一个集娱乐、休闲、采摘、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带动当地农户从事配套服务。同时,对自产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开设田园咖啡露营项目,将当地群众多余的住房腾出来作为养老中心的合作伙伴……最终实现以乡村旅游带动附近群众增收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