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芬:小小报刊亭的平凡守望者
作者:申梨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8-29
报刊书亭,曾是城市街头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可是,随着电子化阅读逐渐取代了读书看报,报刊亭的经营愈发艰难,而报刊亭守望者陈玉芬,却依然努力地在坚守着…… 坚守报刊亭 成就一份平凡小事业 家住东北镇绵拱路口的陈玉芬在市区经营着一家报刊亭。每天早上7点,陈玉芬就在她的小小报亭里开始忙碌起来,先整理、收取完杂志和报纸后,便开始往冰箱里存放饮料矿泉水,顺便把一些小百货摆放在柜台边。 报刊亭位于绵竹广场老市委门前,里面摆满了各类书刊杂志和饮品。视线最抢眼的后壁上,摆放着各类琳琅满目的文学期刊和杂志。 2009年,因服装厂不景气,正巧碰上自己亲戚转让报刊亭,40多岁的陈玉芬便辞职接手报刊亭小生意。接手后,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投了进去。 “六年来,我只有一次因紧急事情关了一天,其他时间都守在这儿。”陈玉芬说,她一直把报刊亭当作一份事业在做,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从家里出发,不论刮风下雨或电闪雷鸣,7点准时来到报刊亭,晚上10点结束一天的生活。由于报刊亭太小,亭内夏热冬冷,没有空间可以做饭,父亲负责给她送午饭,晚餐则收摊回家吃。长年累月的坚守,对陈玉芬来说也是一种耐心的磨练。 买报纸的人越来越少 靠便民商品维持开支 记者在报刊亭旁看见,原本不大的报刊亭一半被报纸和各类杂志占据,剩余空间则摆满了矿泉水、零食、香烟柜等。 “以前一个月最好的时候,仅杂志、报纸的营业额就上千元,也经常也有人来充电话费,生意还不错。”陈玉芬叹息,现在买报纸杂志的人少,每天只能进少量的报纸,怕卖不完就只能当废纸卖。一天最多卖十多份,如果不依靠销售饮料、香烟,恐怕维持生计都非常困难。 记者等了一上午,陈玉芬仅售出两份成都商报,但不时会有人过来购买饮料、香烟等。陈玉芬介绍,一包香烟,能挣一两元钱,生意好时,一天能挣几十元。至于销售矿泉水等冷饮,夏天生意还不错。除去一个月200元的租金,生意好时一个月能挣一两千元,够日常开支。 平凡简单的生活 却乐在其中 虽然报刊亭的租金并不贵,每个月200元,但很多经营者见生意越来越难做,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朋友劝她改行,但陈玉芬却不想放弃。 “如果没有老公的体贴,家人的照顾和支持,我也很难坚持下去。”陈大姐说道,丈夫每天下班后都会过来陪她收摊,家里的大小事都是老公和父母担着,日子虽然天天相同,但是却比给人打工自由许多。 陈玉芬告诉记者,守报亭的日子虽然不太自由,但她却觉得挺有意义。有时候碰上路人有困难,陈玉芬总是热心相助,遇见老人不舒服,需要借个板凳坐上一小会或者路人需要换零钱,甚至忘带钱包没钱打车,陈大姐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对陈玉芬而言,面对当下不景气的生意,经营报刊亭虽然只够养家糊口,但她却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