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世富:用勤劳双手编织平凡人生
作者:申梨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8-08    

 

  起底、编织、锁口、翘底……小小竹篾条一会儿便被编织成一个结实的背篓……8月4日,记者在拱星镇泉乐村6组聋哑人佘世富家,正见他用心编着竹背篓。

  佘世富,今年67岁,由于天生聋哑至今未婚,与其弟弟、弟媳生活在一起,前年弟弟因病去世,便跟着弟媳张志蓉生活。前段时间,张志蓉的女儿把母亲接去重庆,现在家里全由佘世富在照看。

  背篓虽然是农村普遍使用的工具,但并不是人人都会编织,仅有少数能手才会编织。因佘世富又聋又哑,无法和他交流,邻居代顺清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的老人都会编织背篓、簸箕等各种竹编物品。佘世富在家人的指点下,慢慢学会了编织。

  “最开始也四不像,但他喜欢做,一直都没有放弃。”代顺清笑着说道。正是因为没有放弃,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自幼喜好这项编织手艺,如今佘世富凭借精湛的手艺而挣钱养家。

  记者了解到,每天除去忙农活的时间,佘世富一天能够编成一个背篓,一个竹背篓在市场上可以卖到35元,除去20元买竹条成本钱,大概可以挣到15元。加上政府残疾人每月的补贴,支撑着他日常开销。

  弟弟佘世贵去世后,家里条件更加艰苦,佘世富用他宽厚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重担。农闲时,佘世富经常去当地合作社打零工,用来补贴家用。

  “他虽是个聋哑残疾人,但对人特别友善,村里人都很关照他。”佘世富同村的姨妈戴顺秀老人说,全村人都互帮互助,大家都喜欢他,也都愿意帮助他。

  对于聋哑人来说,一个人上街很是危险,卖背篓更是任务艰巨,只要佘世富上街卖背篓,不是家人陪伴就是跟随村里人一起赶集。村里人总是安全地把他带出去带回家。

  佘世富家里的菜没了,村里人都会来帮衬,肉不够,只要村里有人上街,都会帮忙买回来。有时候邻居们见他太过节约,还会叫上他来家里喝点小酒,吃顿便饭。

  对佘世富来说,村里人对他的帮助,他总默默记在心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农忙时,佘世富见乡亲们农活太多,总会主动去田间地里帮助干活。见邻居的背篓烂了,他总会主动去帮忙修补或者免费赠送背篓给村里人。

  一个已满花甲的聋哑人,不等不靠,凭着自己的手艺挣钱养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小小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