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发:补锅老人60年的坚守
作者:王虹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7-13    

 

  每天上午,在城区仁泽菜市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伴随着“叮、叮、叮”的声音,今年已80高龄的廖洪发老人便开始了他的补锅活计。在这里补锅的他早已远近闻名,一些市民慕名前来为自己已经损坏不忍丢掉的锅具打上补丁。60多年来,他用铁锤一锤锤的砸向锅底,坚守着这份快要消失的职业。

  >>60余年的坚守

  走进廖洪发位于仁泽小区一栋楼房一楼的家,这不仅是他平时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工作”的地方。门外的地上放满了锅底、锅把及补锅的零部件,廖洪发称这些都是他的“得力助手”。

  “补锅是我们家祖传的行当。”廖洪发告诉记者,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绵竹人,自己的父亲和三个伯父都是补锅匠。在那个补锅生意红火的年代里,为了生计,自己也理所当然地跟随父亲学会了补锅,并从十几岁开始一直补到现在。廖洪发说,几十年前,经常会看到有人手拿小锤、钻子等叮叮当当地敲打着铝锅,并不断吆喝着“补铝锅、铝壶、铝盆咯。”男女老少闻讯,便提着家里破旧不堪的铝锅、铝壶,还有细碗前来修补。破旧不堪的铝锅、铝盆和破碎的细碗经过一阵敲打修补后,神奇地恢复新颜,且滴水不漏,补锅补盆的工钱也从当时的几分再涨到后来的几毛、几块。靠着自己的这门手艺,廖洪发在那个年代里养活了一家老小。

  >>技艺娴熟 做事专注

  60多年过去了,如今在廖洪发的手上,依然能够看到老人技艺的娴熟和做事的专注。这天,廖洪发要为一位顾客的铝锅换一张锅底,只见廖洪发先仔细地用剪刀将旧锅底剪去,将锅底剪掉以后,换上一张崭新的锅底,便开始用锤子将边缘锤平。廖洪发说,补这样一口锅,至少要敲好几百锤。敲打的同时,做事仔细的他还要不时停下,检查锤子敲打情况。新换的锅底跟原来的锅身就在一次次的敲打中融为一体,连接处多出一圈四五毫米的镶边,匀称而平整,丝毫不影响铝锅的美观。

  >>在劳动中感受快乐

  “老爷子补锅,价格公道,做事认真,他这种靠手艺吃饭的敬业精神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周边的商户纷纷说,只可惜这门手艺如今没人继承,就快消失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人们家里的铝锅都变成了不锈钢锅,现在补锅的人越来越少,补锅的年轻人就更少了,廖洪发老人的生意也愈加清淡,大多数时候半天都没有一个生意。而廖洪发的心态却很好,他表示,现在还继续补锅,不是为了赚钱,就求个精神寄托,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