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我市古玩收藏家徐辉的故事
作者:王冰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6-29    

  痴迷收藏三十余载
  ——小记我市古玩收藏家徐辉的故事


  景德镇的青花瓷、绵竹本土的明清古家俱、道光年间的书法贴……每次去关帝庙,记者总会碰上徐辉。看着他小心翼翼摆弄古玩藏品的样子,听着他如数家珍介绍宝贝的来龙去脉,心里总会升起一种感动,为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古玩收藏的那份执著和对绵竹本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

  ●一不小心爱上收藏

  今年54岁的徐辉涉足收藏已经整整35年。徐辉出生书香之家,家里那些清代的碗盘、花瓶、粉盒,让他对古瓷器有了最初的了解和兴趣,而真正促使他走上收藏之路的,却是30多年前对一段雕花吊檐的收购。

  那是1981年的一天,不到20岁的徐辉听说建筑队在拆小西街的联合医院,就跑去看热闹,医院是以前的杨公馆所改建,很漂亮的古建筑。当时现场正在售卖从正殿拆下来的雕花吊檐。金丝楠木的吊檐被分成三段,左右两段是深浮雕花鸟图案,中间一段是精美的八仙过海人物图案,徐辉去时中间那段已经被人买下,他以三分之一的月工资7块钱的价格,买下右边一段花鸟图案吊檐。回家后徐辉欢喜得睡不着觉,精美典雅富丽堂皇的雕花,不仅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也是绵竹本土历史文化辉煌灿烂的承载。徐辉被这些精美的古典艺术折服,萌发了搞收藏的念头,想力所能及地去收藏这些不可复制的宝贝。

  ●收藏路上一路艰辛

  30多年来,徐辉一直辗转在收藏的路上,他几乎跑遍了绵竹每一个乡镇和村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绵竹农村不时会有瓷器玉器或旧家俱出现,只要听到消息,不管多远多偏僻,不管白天黑夜他都会去。最初是骑着自行车四处寻宝,后来换成摩托车,再后来换成汽车,从绵竹到德阳乃至成都,整个川西平原差不多跑遍了。字画、瓷器、玉器、木器,各种收藏品也越来越丰富。

  搞古玩收藏就像谈恋爱,得不到时辗转反侧,得到了又会彻夜无眠。2002年的一天,一位朋友将他带到什邡洛水去看一对明清古椅子。椅子精美典雅,徐辉一眼就看上了,但任他磨破嘴皮子人家都说是传家宝不肯卖,晚上回家,他居然梦见自己穿着清朝的朝服坐在那张椅子上。后来又先后去了七八次,都无功而返。2009年,他再次上门,结果主人沉痛地告诉他,椅子在地震中被砸毁了,为此他心痛了好久。

  还有一次,他去齐福看一架老式雕花床,结果床没买到,却看上了几个支栏杆的雕花石墩,古色古香三面雕花,徐辉很喜欢,花300元买下3个石墩,请人用架车往回拉。路上经过一个陡坡时刹不住车,前面拉车的工人和后边推车的他,连人带车一齐摔下路边两米多深的稻田里,两三百斤一个的石墩子就擦着他俩的头飞过。石墩子没弄回去,差一点连命都赔进去,像这样的艰辛经历数不胜数。

  5·12地震是徐辉不敢触碰的伤痛。地震中,他收藏的五六十件古瓷器全被摔碎,那些都是他省吃俭用积攒下钱,又千辛万苦四处收集而来的景德镇瓷器,为此他的头发都急白了。震后整整两个月,他都不敢进那间屋,后来在朋友陪同下从屋里抬出了两大箩筐瓷器碎片。

  ●痴心不悔后继有人

  在徐辉的藏品里,有一件清乾隆年间景德镇出产的青花人物瓷罐是他的最爱。他小心翼翼捧着瓷罐向记者介绍它如何珍贵,从婴儿皮肤般细腻的胎质到釉色的均匀典雅,再到画工的精致,满眼的爱不释手。

  徐辉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又收集了一些宝贝,大都是与藏友相互交流和转让而来,大家没事时就聚在一起互相品鉴交流,既长见识又提升了自己的古玩鉴赏能力,还能增加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徐辉担任我市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德阳市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收藏界的朋友遍布德阳各县市区,藏友们淘到新品常常会请他前去鉴别。2012年央视一套寻宝节目《走进德阳》拍摄时,他连续多次出镜,点评瓷器字画玉器等文物,是大家眼里资深的藏品专家。

  徐辉告诉记者,几十年的古玩收藏生涯使他获得了经济和文化的双丰收。以前妻子常为他把钱花费在收藏上跟他吵,后来妻子也渐渐喜欢上了古玩收藏。现在,儿子大学毕业后也爱上了这行,后继有人让他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