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做“有品质”的公益 用爱心回报社会
作者:张娟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3-28    

 

  “将旧衣物分批进行整理、消毒、包装,再整整齐齐地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不仅衣物得到很好的二次利用,受捐赠的人也得到尊重,那我们做的事情就有价值了。”2014年1月1日,受国外环保理念的启发,我市80后小伙刘廷成立了“绵竹512绿叶志愿者协会”。两年多来,他们在德阳范围内设立46个旧衣物投放箱,已累计向山区送去5000余件衣物。

  心怀感恩之情 成立环保志愿协会

  日前,记者见到刘廷时,他正和另一名志愿者在天一学院收集同学们捐赠的旧衣服。说起为何热衷志愿服务,刘廷表示,还得从2008年5·12大地震说起。“那个时候我们的家园遭受重创,人员死伤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服务者赶来救援,帮助我们走出阴霾,重拾生活信心。”刘廷说,当时他很受感动,决定加入到这一团队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做公益的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特别是经历过5·12大地震后,刘廷不仅自己要用这种方式来感恩,也要带动大家一起感恩。“地震后我收到过很多好心人的衣物捐赠,心里暖暖的,我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回报社会。”刘廷说,为了带动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他便萌生了成立志愿者协会的想法。没想到协会成立当天发起的捐赠活动反响良好,捐赠的衣物也被顺利寄往西藏爱心助学公益组织、凉山州等地。看到当地志愿者传回的相关图片,刘廷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做公益事业的信心。

  做“有品质”的公益 让受捐赠的人得到尊重

  “要做就要做‘有品质’的公益,让受捐赠的人和衣物都得到尊重。”刘廷说,两年前的一个视频让他很受触动。内容是一个志愿者车队前往凉山州的一个村庄送衣物,那个地方很贫穷,村民看到有人送物资来便围过去哄抢,送物资的人只能把汽车的天窗打开向外抛洒衣物。“明明做公益是一件好事,但那种场面真的很尴尬,让人心里很不好受。”从那以后,刘廷便决心做有品质的公益,实现废旧衣物对口捐赠,做到信息对称。

  这几天,刘廷和他的志愿者队伍十分忙碌,他们正在为泸州叙永县红桥小学的63个学生准备物资。在新市镇石虎村的一间仓库里,大包小包的衣物被整齐地堆放在一起。只见几位身穿绿色义工背心的志愿者正在打包衣物,仔细熨烫折叠后装入透明塑料袋里。刘廷说,每次捐赠他们都会提前了解受捐助者的情况,并按照对方需求筛选出品质过关的衣物,分类、清洗、消毒、打包,再送过去,不会造成浪费。挑剩下的衣物他们会分类储存在仓库里,作为救援物资进行储备。

  如今,刘廷所在的志愿者队伍已从当初的一人发展到现在一百多人,大家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做公益。两年时间共运送了10多次衣物到山区,每次都是自费开车送达。同时,他们还会凑钱为山区的孩子们买水果、玩具、书本等物品,与受捐者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今年我们计划对泸州叙永县进行长期对口捐赠,那边的好多孩子没有合身的衣物,也希望更多有爱心、有热情的朋友加入我们,为公益事业尽一份力。”刘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