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田野里闪光
作者:王冰/文 奉伟/图
来源:
日期:2016-03-17
——小记绵竹农民工创业明星奉伟
●打拼归来回乡创业 奉伟是新市镇白庙村人,2006年高中毕业后就去了广州一家电子设备厂打拼。在广州,每天三点一线的工作非常枯燥,还时常需要加班加点赶工期,种种艰辛再加上对父母家人的思念,让奉伟身心俱疲,他决定回到家乡自己创业。 几年的打工经历,奉伟不仅学到了管理技术,也积攒了一定的资金。回到家乡后,奉伟开始到处考察市场寻找创业机会,但始终没有遇到合适自己的项目,直到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那了解到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实行集中经营种植的一些优惠政策,他觉得很适合自己。随后,奉伟与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富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新市镇承包了500亩土地种植粮食、药材和蔬菜,开始扎根土地在家乡创业。 ●投身农业积累经验 要创业,首先要资金。原来打工积攒的资金远远不够,奉伟就到处找朋友亲戚借,但能借到的资金毕竟有限。就在他为资金一筹莫展之际,他看到了劳动保障部门帮助青年创业贴息贷款的消息,这个消息像黑夜里的一丝曙光让他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经过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奉伟申请到了贷款,然后找仓库、买机械设备、组织采购、开始生产。 奉伟虽然从小生长在农村,但却并不懂种田事务。合作社主要从事粮食、药材种植,需要成熟的种植技术。奉伟就虚心向周围有经验的父辈请教,慢慢摸索积累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逐渐掌握了一些种植经验。2013年,奉伟在火石村种植了200亩车前子(一种药材),成为全省最大的车前子种植户。但种了一季他就放弃了,种药材虽然能赚钱,但活多耗费人工,对于要发展现代种植业的奉伟来说不划算。第二年他就改成大面积种粮食,只留一小部份种蔬菜兼育种。种粮食尽管利润不高但风险也小。随后,奉伟不断扩大种植规模。 ●现代耕种做大做强 随着对市场的熟悉,合作社的运作开始变得顺利,奉伟也越来越有信心。他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周边的乡亲们共同致富。短短三年时间,他的合作社从最初的5户社员发展到现在的38户,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500亩扩大到1300余亩。2015年,合作社实现300余万元的年产值。 实现机械化耕种,打造现代化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点,这是奉伟的创业目标。几年间,奉伟不断添置生产设备,合作社已拥有插秧机、收割机、耕种机、拖拉机、货车、三轮车等大大小小数十台农业机具。去年,他又投入75万元购回了两套烘干设备,并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仓库。下一步,奉伟还准备再增加一些项目,使合作社的经营向多元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