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艺人李水清的“甜蜜”生活
作者:张娟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3-16
一个转盘、一块大理石板、一锅糖稀、一把泛光的铜勺;一群围着摊,流着口水的孩子们……这是一幕萦绕在许多人童年记忆中的温馨画面,也是糖画在大家脑海中最为深刻的印象。如今,尽管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从事糖画行当的艺人越来越少,但是糖画这种亦糖亦画,可观可食的民间手工艺,还是很受人们欢迎。在绵竹广场上,就有这样一位手艺精湛的糖画艺人李水清。 ●巧手画出“飞龙在天” 3月8日晚,随着夜幕降临,绵竹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小女孩站在李水清的糖画摊位前推动了转盘,嘴里不停地重复一个字,“龙、龙、龙……”看到指针正巧落在龙的位子上,小女孩高兴得跳了起来。“小妹妹,叔叔马上给你画一个糖龙,好不好?”只见李师傅手持铜勺不停在小锅里搅动,一勺勺热乎乎的黏稠糖液,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来回挥舞,收、放、提、顿,时快时慢,时高时低,不一会儿工夫,便画出了一条栩栩如生的糖龙。 “画糖画,手上功夫是关键。要以腕力挥动勺子,看似随意地把糖液挥洒在大理石板上,实则需要很深的功力。”李师傅说,他从1987年开始学的糖画,因为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学起来还算得心应手。但画糖画没有底稿,必须一气呵成,要想把这门手艺学好还是很难的。凭着对糖画的喜爱,李师傅硬是坚持学了好几年,终于成就了他的“甜蜜”事业。 ●糖画也有“3D版” 记者发现,除了最常见的平面糖画,李师傅还有一个自创的拿手绝活——“3D版”糖画。 应记者的要求,李师傅自豪地展示了起来:先在大理石板上用糖稀画出一个圆糖饼,再接着画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利用两次糖液的冷热不同,一提,立体的花篮筐底就出来了。趁糖液还未凝固前,用手或模具做出花鸟、提梁等造型,再将各个部分拼接起来,一个立体、生动的3D花篮糖画便成型了。 李师傅刚将作品插上展示架,就引来了周围群众的围观。“其实,3D糖画就是利用糖会凝固的特性,将‘零件’组装起来罢了。”他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45岁的李水清画糖画已经快30年,多年来他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一直靠糖画为生。“因为赚钱少,手艺要求高,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学了,糖画市场在渐渐缩小。”李师傅的话里带着一丝遗憾。 以铜勺为笔,以糖液作画,对李水清而言,糖画不仅仅是一项传统工艺,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糖画,将这项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