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返乡农民工创业明星文志龙的故事
作者:王冰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2-24
一路坎坷 一路前行
外出打拼积累资金 今年40岁的文志龙学的是机械加工专业,毕业后在德阳一家机械厂打工。2000年,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文志龙随同乡一起前往浙江余姚一机械厂打工,这一干就是10余年。随着父母一天天老去,孩子一天天长大,为了照顾家庭,文志龙于2011年8月与妻子回到家乡,在德阳一家机械厂上班。 2012年正值我市土地流转发展种养植业的好时期,看到身边的种植户搞得红红火火,文志龙也颇动心,他经过认真考察,决定回到什地发展种植业。当年9月,文志龙辞去工作,将自己打拼多年积累的资金加上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钱,投资80余万元,在什地镇双瓦村承包了190余亩土地,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回乡创业困难重重 突然抛开熟门熟路的机械行业回乡搞种植,无经验无技术无市场,对于文志龙来说真是困难重重。但十几年打工经历告诉他,只要用心付出就没有学不会的。 没有经验和市场,他加入雨笙种植专业合作社,虚心跟着别的种植户学习,利用大小春种植的时间差发展“菜-稻-菜”,让每一个时点每一块土地都不浪费。第一年,由于缺乏批量种植经验和对市场的研判失误,文志龙不但没赚钱反而亏损了几万元。他耐心总结经验,并请来专业老师指导技术,一点一点琢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文志龙逐渐掌握了技术和市场。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时,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措手不及。2013年莴笋烂市,他种植的50多亩莴笋亏了五六十万元。2014年,由于肥料和农药没买好,他种的几十亩钢葱几寸高就开始烂根,虽然经过抢救还是损失了20多万元。由于气候和雨水的因素,水果玉米卖不出去,晒干喂猪连猪都不吃……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文志龙心痛不已,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默默擦干眼泪,从购货渠道到市场的考察预判,认真总结每一次经验和教训,从失败中一次次顽强站起。 历尽坎坷做大做强 通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文志龙深刻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不易,虽然多次遭受挫折和失败,但也从中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如今的他每季下种前都会四处考察市场,种市场需要的东西。钢葱分批次错开时间段栽种,蔬菜的种类也尽量多样化,通过这些手段降低市场风险。在销售方面,除了自产自销,他还与营销大户协商包干销售,他种的蔬菜卖到成都、绵阳、青海西宁、甘肃兰州等大中城市,供不应求。 2015年9月1日,他脱离以前的雨笙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成立了龙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带着一些种植户一起搞。目前他的种植面积达到260亩,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解决当地富余劳力40余人,带动种植大户6户。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在2016年底达到500亩的种植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