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维凯:把广济豌豆尖销到了香港
作者: 王平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2-01
这几天,天寒地冻,而在广济镇祈祥村的凯达蔬菜种植合作社,工人正忙碌地打包,把豌豆尖、苤蓝、莴笋、儿菜等蔬菜发往北京、西藏、山东、湖北等地,甚至把他们种植的豌豆尖销往了香港市场,下一步他们还将把种植的蔬菜销往马来西亚。 “要保持豌豆尖的清香、嫩气,不要把豌豆尖掐长了。”合作社理事长仲维凯在电话中叮嘱采摘的工人。 ●在外打工17年,回乡成立合作社种蔬菜 今年51岁的仲维凯是广济镇祈祥村8组村民。5·12地震前,他一直在广安从事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工程。每年他都会带领当地四五十名村民在广安打工。地震后,他将工程队带回广济镇搞重建。 在我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时,2010年,仲维凯牵头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租用本村农户土地200亩种植时令蔬菜,第二年扩大到400亩,第三年700亩。第四年,他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种植蔬菜。仲维凯除了自己种植二三十亩蔬菜进行实验示范外,其余的蔬菜全部交由当地农户种植,合作社负责向农户发放种子、肥料,提供技术指导,并以“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收购农户种植的蔬菜。 ●讲诚信重质量,建立面向全国的销售网络 为了打开蔬菜在全国市场的销路,仲维凯带领合作社的伙伴多次到全国各地的蔬菜市场,宣传推广合作社种植的蔬菜。并先后到北京、重庆、贵州等省的蔬菜批发市场,广泛网络联系蔬菜批发市场的老板。 “我们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每天要发出上万斤豌豆尖到北京和新疆,发出2万斤儿菜、七八千斤苤蓝等。”仲维凯告诉记者,为了赢得蔬菜批发商的信任,他们一直严把蔬菜质量关,并保证发出的蔬菜新鲜,质量不好的到市场时可以调换。同时他们还采用了先发货后付款的方式,逐渐得到了多地批发商的认可,与之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比如,北京的蔬菜批发商一个月才结一次账,每月金额100万左右。”仲维凯自豪地对记者说。 ●带动农户增收,把蔬菜种植基地向外辐射 “我们种植的豌豆尖,半年可采摘16次,每亩投入1000元,收入在4000元到7000元左右。”仲维凯介绍说。 目前,仲维凯的蔬菜种植基地已经从广济辐射到玉泉、板桥、土门等镇,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为了确保主打和特色菜品豌豆尖常年上市,他采用从坝区到山区分时段播种,以保障每年国庆前到次年4月底,长期有新鲜的豌豆尖上市销售,卖到好价钱。 为了推动该蔬菜基地的建设,2012年和2014年,市农业局分别支持其建设了50吨和200吨的蔬菜保鲜库,近期还支持其建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仲维凯利用这些保鲜库,对广济种植的猕猴桃、蒜苔、水果等进行保鲜。 在仲维凯的带动下,仅广济镇就有400户农户在种植蔬菜,面积多的上百亩,少的有两三亩。他们种植的精品豌豆尖,每斤的价格可卖到6至8元。玉泉镇涌泉村的种植大户曾威,种植了上百亩蔬菜,订单销售给仲维凯发往外省。广济镇祈祥村8组农妇武会珍,与另6名妇女在合作社负责蔬菜打包,每月可挣到2000元的收入。大家纷纷表示,跟着仲维凯沾了光,走上了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