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农妇杜迎春:用爱为一双儿女撑起一个家
作者:肖勋 文/图
来源:
日期:2016-01-27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如此描写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而我市九龙镇白玉村11组的52岁农妇杜迎春则三十年如一日,用自己青春和一生的心血深动诠释了这句古诗。 ●陷入绝境,拖着病体抚育一双儿女 见到杜迎春时,她正从外打米归来,只见瘦小的她骑着一辆破旧的电瓶车,载着一袋重重的大米和一大袋米糠。把车停在院坝里,杜迎春冲记者笑了笑,打了个招呼后便径直走到了儿子身边,为他扣上衣服扣子。 “这几天很冷,你不要把扣子再解开了,免得感冒了。”杜迎春一边给儿子扣扣子,一边耐心教育着他。杜迎春育有一儿一女,女儿今年20岁,在外省打工。儿子今年28岁,患有先天性智障。近30年来,杜迎春像照顾小孩一样精心照顾着自己的儿子。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6年,杜迎春的丈夫因患肝癌不幸去世,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可没有想到不久后她自己又患上了肝腹水,这让杜迎春万分痛苦。“我不是担心自己的病,担心的是如果我再走了,我这个儿子咋个办嘛。”杜迎春哽咽道。 丈夫去世后,杜迎春一边要照顾智障儿子和年仅10岁的女儿,一边还要想办法挣钱养家。如此重压下,杜迎春没有选择放弃和退缩,而是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艰难地撑起这个家。 因为杜迎春的身体原因,医生曾再三嘱咐她不能干重体力活,需要长期服药,多休息。不过为了两个孩子,她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到处打零工挣钱养家。在绵竹城区做杂工的几年里,杜迎春为了节约车费每天骑自行车来回,冬天天还没亮就得出发,冻得脸上都长了好几个冻疮。 ●借钱还贷,再困难也要讲诚信 2008年,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震垮了杜迎春家的房屋,再次将一家三口逼入绝境。不过,坚强的杜迎春并没有就此倒下,而是选择擦干眼泪,勇敢面对。 灾后重建中,杜迎春在当地信用社贷了2万元款,修了几间房子。虽然简陋,但一家三口总算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不过2万元贷款对这个家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为了按时还上这笔钱,杜迎春不得不拖着病体,更加拼命地四处打零工挣钱。 2010年,杜迎春跟姐姐借了1万多元,再加上自己辛苦攒下的几千元钱,凑足2万元还清了贷款。“虽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但是做人必须要诚信,再说如果不是当年的好政策,也许我们还住在烂棚子呢。”说起还贷款一事,杜迎春如是说。 ●政府帮扶,生活逐渐好转 杜迎春的女儿成年后,便去了外省打工,她则继续留在家中照顾智障儿子。去年,在得知杜迎春的情况后,九龙镇党委政府把她作为精准扶贫对象,同时结合她家的实际情况,帮她建起了鸡棚,并送来了几十只鸡苗和幼兔,希望能帮助她早日摆脱贫困。 “现在女子不用我操心了,我和儿子两个依靠养这些鸡和兔子,再加上几亩田,生活也不愁了。”杜迎春脸上露出了笑容。 记者手记:在九龙镇白玉村11组,只要说起杜迎春,当地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10年的坚守,杜迎春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他们的小家,深刻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如今,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扶,杜迎春一家的生活正在一点点发生改变,逐渐摆脱困境,也许这就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