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沉浮不言弃 养殖路上闯天地
作者:周韵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12-21    

  ——记汉旺镇新农源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李代明


  今年50岁的李代明,是汉旺镇武都村7组人,虽然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但李代明真正全身心投入养殖业还是2009年的事。作为村监委会主任,他一直以“自身发展带动乡亲致富”为目标,在发展“猪-沼-鱼一体化”养殖业路上让村民跟着他有活干,有钱赚。如今,说起李代明,周围邻里无不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走南闯北坚持自主创业

  60后的李代明,早年和大多数农村年轻人一样,走南闯北打工赚钱,几年下来,让他眼界大开。1995年,头脑灵活的李代明搞起了运输,后来随着竞争加剧他打算转行。2004年,他远赴海南、香港、广州等地进行考察,看到别人的养殖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李代明联想到老家武都村水库多、水质好等优势,便萌生了搞养殖的想法。

  2004年底,李代明在村上承包了400多亩水库养鱼,但由于技术不过关,他购买的70万鱼苗亏损了近20万。不甘失败的李代明四处请专家来给自己做技术指导,同时潜心钻研养鱼技术,并通过自己积攒的人脉拓展销售渠道,经过李代明的不懈努力,到2007年鱼塘开始逐步走上正轨。

  ●历经挫折不轻言放弃

  虽然渔场步入了正轨,但除去租金、饲料、人工等一年下来并没有多少利润,头脑灵活的李代明开始琢磨通过猪—沼—鱼一体化养殖降低成本。说干就干,当年3月,李代明承包了十几亩荒地,投入几十万资金修建养猪场。眼看猪场就要建成,但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不仅将猪场全部震毁,鱼塘上万斤鱼也全部死亡,这一次,李代明亏了上百万元。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这是李代明的座右铭。2008年底,李代明四处筹资开始重建养猪场。2009年初,猪场和渔场开始投入生产,同一时间,李代明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新农源养殖合作社。看到养殖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地16户村民主动入股合作社。但由于猪场刚刚起步,养殖技术也不成熟,一年下来养殖合作社亏了本,入股的村民也失去了信心。2010年3月,村民退出合作社撤走了资金。那段时间,李代明几乎绝望。

  ●走上“猪-沼-鱼”一体化养殖道路

  2011年初,不言放弃的李代明通过多方考察,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引进150头新品种猪源开始自繁自养。因为猪粪有污染,考虑到要绿色环保,李代明决定再次启动自己当初设想的“猪-沼-鱼一体化”绿色养殖模式。2011年5月,李代明开始修建沼气池,用猪粪发酵产生的沼气供幼猪取暖和猪场生活使用,而沼液和沼渣用来喂鱼,这一举措不但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2012年底,经过几年的苦苦探索,李代明总算苦尽甘来。随着“猪—沼—鱼一体化”养殖模式的成功,他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今,李代明的新农源养殖合作社每年出栏生猪4000头、鲜鱼60万斤、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李代明解决了周边数十名村民务工,并免费教大家养殖技术,让大伙儿一起养猪致富。

  “一体化绿色养殖发展前景非常可观。”说起下一步打算,李代明表示,目前他正在修建大型沼气净化池,扩建猪场,力争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