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倾心育新苗
作者:王勇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12-07    

  ——记第三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刘成阳


  日前,第三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举行颁奖典礼,我市关工委执行主任刘成阳作为德阳地区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受到表彰,荣获十佳“五老”光荣称号。

  退而不休、无私奉献,是刘成阳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2002年他从市人大党组副书记岗位退休后,走进了绵竹关工委,抱着发挥余热的念头,一干就是十三年。

  >>老骥伏枥雄心在

  13年来,刘成阳将关工委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和使命来对待,在组织和推动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做出了无私奉献。人们都说,别人做事是出力,刘老做事,不但出力,还动情,在点点滴滴中,奉献着自己的一颗心。他认为,面对党交给的事业,就应该奉献无限热爱。“用心,想关工工作;用智,谋关工工作;用力,做关工工作。”这份真挚,从市关工委提出的工作理念,就可见一斑。

  一份事业要长远发展,必须有长远规划和正确的理论支持。为此,他执笔撰写出经过多年实践且符合绵竹实际情况的《绵竹市关工委工作指南》。为保证关心下一代服务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化解矛盾促和员、维稳保安信息员、网吧义务监督员“五员”工作的顺利开展,他又撰写出《“五员”工作指南》,这些实用的工作指南,为基层的“新手”和“老手”们明确了关爱工作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无论新手还是老手,只要‘一册’在手,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从而保证了我市关工委组织建设和关爱活动的长远发展。

  5·12特大地震让我市遭受重创,大灾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不正是最能教育和感染下一代的伟大主题吗?在这样的主题下,关工委不能缺席。关工委领导班子担纲,刘成阳任常务副主编,携手几位老同志,以感恩为主题,完成了一部反映江苏人民倾情援建,苏绵人民一家亲,充满绵竹人民坚定、坚强、坚韧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精神的感恩教育专辑《我们永远铭记》。该书面世后,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大家认为,此书是“大爱的旋律,感恩的颂歌”。

  >>关教后代不卸肩

  一个爱花之人,总会有自己的心头偏好,而一个好的园丁,则会让所有幼苗均沾雨露。在关爱的道路上,刘成阳总是希望关注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13年来,他把全部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之中,积极巩固深化“警校共育”经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系弱势青少年,积极为他们办实事”是他为自己定下的工作职责。在到学校作报告之前,他总会收集许多电视、报纸上的生动事例讲给大家听,用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来教育学生。在为相关单位进行关工委工作培训时,他总是让培训者懂得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是一项薪火相传,永不衰退的伟大事业”。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面对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孩子,他总是心急如焚,经常整宿整夜失眠,深深思考着,如何让每一位家庭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他深入乡村调研,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抓典型,提建议,帮助各级关工组织因地制宜制定救助措施。

  为了绵竹的“五失”青少年和留守儿童,在刘成阳的带领下,我市关工委以“走出去”的工作方式深入镇、乡、村、社区、学校等地调研,有时一天要跑上几个镇乡。关工委的年轻人常常感慨,在刘老的带领下,关工委的老领导比年轻人还拼,他们深入基层,深入调研的精神感染着关工委的年轻同志。

  关爱,仿佛是刘成阳的使命。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从政治思想、生活、健康等方方面面,带着亲人般的温暖,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同志。这份关爱,也使得我市整个“五老“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关工事业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