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村容村貌开始
作者:张红 文/图      来源:     日期:2015-12-01    

  ——记孝德镇凉水井村“第一书记”林琦


图为林琦(左)正在与群众交流


  “以前下雨天出门很恼火,现在可好了,我们穿个高跟鞋也有地方下脚了。”11月下旬以来,我市阴雨绵绵,在孝德镇凉水井村的李家院子,几个群众正在打趣院子里爱美的年轻人。“自从村里来了‘第一书记’,我们村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6岁的周统贵大爷说。

  解决行路难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孝德镇凉水井村虽地处城郊,但基础设施建设却非常落后,多年来,村里群众都抱怨自己“住在城边上,走的路却不如山边边”。今年7月,市林业局的干部林琦被选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上任后通过走村入户开展调查,立即把群众呼声最高的“行路难”问题列入为民办的首件实事。

  林琦说干就干,他和村两委的干部进行了协商,决定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竭尽全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他们一边向上争取跑项目,一边对道路进行踏勘规划,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加强政策宣传,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截至目前,该村村道建设已完成3公里,三组和四组部分院落也通上了水泥路,当地群众无不交口称赞。

  民情记心间 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户,把群众事放在心里,让各级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林琦说,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只要用心做到了这三点,干部和群众间就会相互信任,矛盾自然而然地就会减少。

  郑琴是一个返乡创业的85后,她一直梦想着能拥有自己的公司和品牌,但苦于资金短缺,同时也不了解相关产业和发展政策。林琦在走村入户中了解到她的困难后,第一时间想到了妇联的小额贷款,并积极向她宣传相关政策,帮助她组织相关材料,助她申请小额贷款,还推荐她参加德阳、绵竹各相关部门组织的创业比赛。郑琴说,在林书记的帮助下,她已经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制衣公司,并成功注册了商标,扩大了生产规模,现在还解决了40余名妇女的就业。

  郑琴在林琦的帮助下,为企业发展打开了更大的“窗户”。而因病致贫的群众也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申请到了大病救助等民政资金,解了生活的燃眉之急。林琦还决定申请凉水井村的公众微信号,开辟专门的政策宣传栏目,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到户,让惠民政策落实到户。

  建强基层组织 做群众贴心人

  “林琦刚来的时候,我们都以为他是来镀镀金,走走过场,没想到他工作特别认真。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发生了大变化。”凉水井村会计、文书赵海说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以前村上一个月开一次会,工作进度慢,现在村两委坚持每周开一次例会,及时总结和安排各项工作;林琦来了后还完善了村“五职”干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群众信访台账,所有村干部对照职责认真履职,坚持坐班值班制度、电话公开制度;村务、财务公开也由以前的公开在村两委改成公开在群众院落。

  林琦坚持每天下午走村入户,坚持定期召开党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对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建议;他还通过电话与长期在外务工的14名青年党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并就村里的发展情况征求其意见和建议;他还通知了3名流动党员加入孝德镇流动党员交流群……通过各种工作的开展,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也收集到了更多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建议,有效促进了村两委各项工作的开展。

  “每当走村入户的时候看到群众对自己的笑脸,热情地和自己打招呼,我便觉得收获满满,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林琦表示,他将珍惜在凉水井村的每一天,永远做群众的贴心人。